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传媒资料库 > 文字报道
文字报道
搜狐汽车“两会”专访李书福实录
2007年03月09日  15:36

2007-03-09  搜狐汽车
吉利的未来关键在于技术突破 搜狐汽车“两会”专访李书福实录
 



两会提案关系国家战略调整

主持人:各位搜狐网的网友大家晚上好,欢迎关注搜狐汽车“两会”专题报道。

各位搜狐的网友大家晚上好,欢迎光临搜狐的嘉宾聊天室。今天特别有幸地邀请到了吉利汽车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他也是我们汽车圈里的最知名的人士。他将就汽车行业和吉利汽车的一些话题和广大网友进行亲密交流。先请李董事长跟网友们打个招呼。

李书福:网友们,大家好!感谢大家的关注,感谢网友一直以来对吉利的大力支持。

主持人:先从两会的话题谈起。听说每次两会,您都要提案,但是这次有所不同的是您的提案不愿意公布,还是跟网友们透露一下有哪些相关的内容,特别是关于全国上下都比较关注的能源、环保等汽车的话题。

李书福:那是跟中国的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跟民族产业相关联的一些方面的提案。关系到整个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尤其在能源、环境方面关系比较密切的。因为中国将近30年的改革开放,现在全面地面临着能源、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包括其他资源方面的制约等,也就是说中国如何能够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里需要做一些重大的战略性上的调整,这些都是高度重要的。

主持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

李书福:所以这里也不方便向大家做更多的公布。 

赵福全全面负责吉利技术研发体系 祁国俊负责伦敦出租车项目

主持人:你觉得关系到国计民生,有些东西有国家安全方面的东西。我们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再来探讨这个比较重要的提案。回到您最熟悉的话题,就是吉利汽车业发展的话题。2006年吉利实现了历史上的突破,达到20万辆。20万辆,在国际上基本上达到了规模生产的量产效应。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说吉利未来冲量的目标是不是淡化了,品牌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因为我们也观察到最近吉利在征集新的企业徽标的活动,这跟吉利改善企业,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有关系。所以也请董事长跟我们介绍一下,老百姓心目中,吉利品牌都是比较低端的轿车品牌形象的话,吉利再往高端走,可能是一个问题,吉利怎么改变这种形象呢?

李书福:2006年是20多万的销售量,我们的产量也就是20万辆,所以是满负荷地运行,因此企业整个运行效果是比较好的,效益也比较好。 20万辆在汽车行业来讲不大,这个产能很小,销量也属于很少。因为全世界汽车竞争都是全球化的,需要相当的规模,才能形成规模的效益,才能形成持续研发的能力。吉利也必须遵守汽车行业的规律,必须形成规模的生产。至于你刚才讲的品牌,现在吉利属于中低端产品的品牌形象,我们要通过努力,提升吉利的品牌形象。我们主要是按照汽车行业的发展规律,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点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原来我们就有一个战略,而且是很清晰的,到2015年要实现200万辆的汽车产销量,其中三分之二要卖到中国以外的市场。也就是一百多万辆每年要卖到国外市场。这样的产销量如果说品牌不能持续地提升,技术不能不断地突破,品质不能持续地提高,这个销量是很难做到的。要想在品质上不断地提升,技术上不断地突破,品牌持续提升,就是要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因为所有的成果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都不会自动地能够实现,必须要通过企业、员工、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大家的共同努力,一点一点地把基础工作做扎实了,才有可能实现品牌的全提升。 



最近我们主要在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比方说全员的技工技能培训,全体的吉利员工都必须要达到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水平,通过我们的培训,使每个员工都能够达到中级工、高级工的水平,而且要有证书。另外所有的吉利员工都必须要达到大学专科以上的水平。这两项工作,已经全面推开了,现在都在做。同时吉利还成立了吉利研究生院,要在全世界聘请汽车方面的高级的专家、教授、学者,以及把在全中国一流的专家、学者请到吉利,帮助吉利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吉利研究生院也成立了。只有把员工的素质全面提升,才有可能使吉利的产品质量得到全面提升,才有可能使吉利汽车技术得到全面地突破,才有可能使吉利产品品牌得到全面提升。因为这个培训和培养不是专门为生产来培训和培养,还要为销售,为售后服务,包括为零部件厂家提供全方位的培训和服务。也就是说要把人的素质全面提升。这是企业品牌全面提升最基本的要素。 

主持人:人才才是企业发展最根本的。我们话题一下子就切入到吉利的人才战略。说到人才战略,从您刚刚说的后续人才的储备,这是一大块,现在在用人员的聘用也是更重要。去年有件事情,在业界产生很大的反响,原来在华晨和奇瑞工作的很多海归,像赵福全和祁国俊现在都到吉利来了。方不方便介绍一下这些人才在吉利承担哪些工作? 

李书福:他们在吉利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赵福全任吉利副总裁,主要负责吉利技术体系的|整合,就是把吉利下面各个研究院和各个分公司的技术形成体系相互之间形成关联,有效地利用和发挥集团的技术资源,有效完善和发展集团的技术资源。这是一个任务。 




主持人:他在搭建吉利整个技术研发体系。 

李书福:也可以这么讲,从技术体系的整合,技术路线的整理,相互之间各个研究院和各个企业之间的技术关系的清理,展开来讲内容很多,因为不同的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技术路线,但是这种技术路线必须要符合汽车行业的规律,必须要结合世界一百多年来汽车工业所形成的大家所普遍认同的优秀技术路线,同时还要结合吉利的实际情况,把这个技术路线跟吉利企业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有自己特点的技术路线。又不能照抄照搬,因为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企业的技术路线都要有自己的技术特点,否则的话很难形成持续发展,持续成长,持续完善的技术路线。这是赵福全现在抓的。他现在是兼任吉利研究院的院长。吉利研究院在全中国,包括在全世界都会有很多研究院,研究院和研究院之间的数据共享,以及上下左右之间的沟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等。另外赵福全还担任了吉利欧美汽车工业园的总经理,专门要根据欧洲和美国汽车市场的特点、需求,来开发设计生产符合欧美要求的汽车产品。所以吉利向赵福全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舞台,他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

祁国俊现在是负责在上海基地吉利产品的研发,主要是高端产品,出租车以及大排量轿车,还有小劳斯莱斯,我们要设计一款跟劳斯莱斯水平差不多的,我们叫小劳斯莱斯产品。因为劳斯莱斯跟锰铜原来是一家人,从技术本身来说,还是比较成熟的,劳斯莱斯工厂和锰铜都是在一起,所以祁国俊在上海负责高端的,大排量的,以及现在华普产品的研发。所以任务是很重的,工作量很大,充分发挥了祁国俊的技术才华,也给了他非常广阔的舞台。

主持人:除了祁国俊、赵福全之外,肯定还有一大批甚至是外籍的专家加入吉利,可不可以稍微简单介绍一下吉利引进海归和外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情况?

李书福:原韩国大宇汽车公司副总裁、韩国汽车国家工程学会会长、韩国大宇汽车研究所所长沈奉燮他到吉利已经三年多了,现在也是在上海,跟祁国俊一块工作。我们从美国、德国、奥地利以及从祖国的台湾,引进了许多的专家,有中国人,有外籍华人,也有外国人,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世界各国,大家在吉利,为了吉利汽车工业发展,非常辛苦在拼搏。总得来讲,吉利非常重视人才,非常尊重人才。只要是人才,在吉利就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所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越来越多的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各类专家,都云集到了吉利。 

吉利要生产“小劳斯莱斯”

主持人:刚才您说到劳斯莱斯,很多网友非常感兴趣小劳斯莱斯,您去年说要做一款小劳斯莱斯,刚才您谈到了已经开始在行动中了。您刚刚说劳斯莱斯和锰铜以前都是在一块做,您当时准备收购锰铜的时候,是不是准备想好了就是为了做劳斯莱斯?

李书福:我们肯定会有一个系统的思考,首先把出租车做好,因为这个出租车是全世界最经典的,在英国伦敦跑了七八十年了,而且是非常安全,非常人性化,就是价钱太贵,他要卖四五十万,到中国来卖,加上关税,最起码六七十万,所以一般的出租公司买不起。如果到中国生产,我们认为价格会降下来。既为中国用户提供方便,提供服务,又为全世界的市场提供服务,所以我们把这款全世界,全人类都认同的,一个非常人性化的,受市场广泛欢迎的出租汽车造好。然后我们要开发小劳斯莱斯,当然这个小劳斯莱斯现在已经开始勾画了,已经开始设计了。至于说当时跟锰铜公司合作,收购它,成为第一大股东,这个时候是不是考虑好了要造小劳斯莱斯,肯定是考虑好了,而且我们在合同中就是这么写的。这是预先设计和规划好的一个产品。

主持人:大概这个小劳斯莱斯会卖多少钱?

李书福:肯定比英国现在大的劳斯莱斯要便宜得多,至于便宜到什么地方,便宜到什么程度,现在可能很难定价。我想以后像你都能买得起了。

主持人:是吗,那太好了,最好能让我先试驾一下。吉利的产品线说到高端的,从小劳斯莱斯开始做高端,现在已经有了金刚、自由舰、美日、华普系列的,不知道我说全了没有? 

李书福:还有远景。   

自主的道路将持续走到底

主持人:我有一次碰到你的员工,在聊天过程中,说吉利早年一直坚持自主这条路,没有合资,做得非常辛苦,非常艰辛,因为一点一滴每个细节都自己做,合资很简单,东西很现成,拿过来做,都很顺心。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吉利在做中低端产品的时候,一点一滴都靠自己,能走得通,往高端产品走的时候,刚才您也描述了吉利高端产品的计划和远景,在这条路上,是不是完全靠自己一点一滴这么做,有没有考虑过,比如说跟某一个公司,外国的某一个公司合资? 

李书福:这个问题,我们早就思考好了,吉利必须要走自己的路,吉利不能跟人家去相提并论,因为吉利出身的背景就是一个穷家庭的孩子,他的家庭本来没有任何的特权,他必须要有自己的路。所以吉利从一开始到现在包括到以后,都必须要走一条有吉利特点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道路。而不是简单的依靠哪一个大型汽车公司,也不是去寻找一条捷径就能够一步登天,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我们认为走向成功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要脚踏实地,练内功,基础做扎实,然后一点一点地不断发展。任何的投机,|任何的侥幸心理,任何的所谓的捷径,对汽车工业来讲,我觉得都是不适应的。因为这个行业有他自身的特点。日本丰田公司有今天,没有靠哪一个汽车公司,也没有走捷径。吉利非常认同丰田的这种做法,所以吉利进入汽车行业的那一天开始,首先是办学校,虽然非常难,学校也批不准,土地也不卖给我们,招生也招不了,又受到各种各样的罚款,我们还是坚持把这个学校办起来。因为丰田公司到今天为止,还是非常重视丰田商学院,美国通用到今天为止还非常重视通用汽车学院。 

主持人:吉利大学除了给吉利汽车供应人才以外,向全社会供应人才吗? 

李书福:向全社会供应人才,也为吉利供应人才,我刚才讲的大学不是吉利大学,是在临海的技师学院还有汽车职业学院,还有中专技术学校,一进入汽车行业那天开始,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因为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因为要培养人才,不是三年五年,人才就行了,大学毕业就可以干活了,不是这样,毕业以后,到工厂里面,再过三五年才能进入角色。我们从进入汽车行业那天开始,就已经做好了要持久作战的准备。 

跟英国锰铜的合资,吉利说了算

主持人:其实合资的话,如果是自己能控制的合资的话,其实也是可以的? 

李书福:这是表面讲,我们跟英国锰铜的合资,这也是合资,以我为主,要符合吉利汽车工业的战略,这个合资是可以的。你说奔驰公司明年要跟吉利合资,也行,要听吉利讲,不听奔驰讲,这也可以,但是他不愿意。 

主持人:跟锰铜具体是怎么样的合作方式? 

李书福:锰铜是48%的股份,我们是52%的股份。计划都是我们定的,所有的事情是我们讲了算,而不是他们讲了算,赚了钱,分给他48%,他们参与管理,技术上的事情他们要管。几十年来所形成的数据要交给我们,研发的数据,产品的技术、标准,这些都得拿过来,我们要共享,至于说整个战略上的安排,不是他们说了算,是我们说了算。要按照吉利汽车工业发展的战略,按照吉利的全球布局,他是作为其中一个合作伙伴,配合和支持吉利全球战略的实施,这样可以。

未来十年国有、民营、合资将三分天下

主持人:以我为主。整个行业的趋势,很多汽车业像您这样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地位的人,董事长一级的人,最近也采访了不少,在思考未来十年自身企业发展的时候,大家都有这样的预测,未来十年可能是中国汽车工业最黄金的一段时期。未来十年,中国汽车业很可能在世界汽车史上要留下浓墨重彩一笔,首先您同意这个预测和观点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吉利会怎么样抓住这个机会呢? 

李书福:未来十年,如果全球经济比较平稳,中国的政治经济比较平稳的前提下,这个判断,我是承认的。吉利在未来的十年,也一定会有所作为,至于说有什么样的作为,我们的规划早就说过,我们到2015年实现年产销量达到200万辆,这已经是非常高的目标了。 

主持人:尹明善,这也是汽车圈里刚刚进入的新人,昨天采访他的时候,他预测未来三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他说可能未来三年,自主和合资是平分秋色,再往后走,5到8年的话,应该是三分天下,就是国有、民营、合资,各占三分之一。所谓的汽车工业的和谐布局,不知道您怎么看这个? 

李书福:我也基本同意他的判断,差也差不了到那去。 

出口美国是很容易的,关键是持续发展

主持人:再说一下出口。刚刚您说到了吉利的计划是未来三分之二需要出口,但是在出口过程中,先说出口美国的情况,刚才也说了聘用了赵福全,还有很多重要的人士来做针对国外市场的工作。出口美国被媒体报道的也很多,我们在做适应性的调整,什么时候启动这个计划呢? 

李书福:出口到美国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我们马上可以出口到美国,这不是什么很难的一件事情。现在的问题是能否在美国站住脚,能否持续地发展,能否占领美国市场,能否得到美国用户的欢迎,能否在美国树立吉利的品牌,难是难在这个地方,同时作为吉利到底有没有持续向美国市场提供产品的能力。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必须要考虑好,必须要规划好,像打仗一样,要打很容易,开战,能不能把这个战打赢,这是根本的。什么时候出口到美国,这并不难,很多人在说,你通过了什么认证或者通过什么检查的,世界上很多这种市场,包括美国市场,你现在去卖就可以了,通过不通过他不管你,问题是你卖出去以后,如果有问题了,这就麻烦了。 

主持人:我们现在在做系统的规划。 

李书福:就是要把基本功练好,基础打扎实,情况研究透,然后规划要做细。包括营销网络,售后服务体系。 

主持人:说到售后服务体系和营销网络是出口市场最关键的问题,对中国出后企业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去当地建设自己的营销服务网络和服务体系,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全权委托给当地比较著名的经销商或者当地的机构,全权委托,相当于把我的车全部批发给你,打不打我的品牌都无所谓,不知道这两种选择对吉利来说,您将选择哪种?

李书福: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是这么简单能够讲得清楚。因为汽车产品有这个产品的特殊性。不打你的品牌,打谁的品牌?如果打经销商的品牌,那是讲笑话,如果打世界上大汽车公司的知名品牌,那也不是你说要打就能打的。 

主持人:其实有一些小的汽车制造商在欧洲的做法,就是直接卖给比如意大利某一个经销商,意大利某个经销商打上自己的牌子。 

李书福:可以,你卖一百个,一千个或者五百辆可以,但是要持续的长久的,把整个自己的品牌形象树起来或者把自己的营销体系建起来,这个可能性就没有,你就卖给经销商,用人家的品牌,他去卖|掉了,屁股一拍,明天不管了,钱也不赚了,出了事情人家就找来了,这是对整个中国的国家形象,对整个中国的民族形象,都是很不利的,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我们不能这么做。绝对不能这么做,哪有这样做的。

在欧洲市场立足需投资10亿美金

主持人:说完美国,再说欧洲,法兰克福的时候,吉利是大大地风光了一把,很多人很关心的法兰克福车展之后,吉利的效果好吗?所谓效果好是我们在欧洲市场的局面打开了吗? 

李书福:如果说一个车展就能把欧洲市场局面打开了,那这个车展不得了。这是没有可能性的。车展只是说要告诉关心汽车的人,中国有了什么样的汽车产品,中国有了什么样的汽车公司,中国的汽车已经发展到了什么样的阶段,暂时是这些东西。是一种信息的发布,他跟打开市场局面是两回事。发布一个信息跟打开市场局面完全不同。

主持人:吉利现在在欧洲市场出口工作进展处于什么样的状况? 

李书福:欧洲市场,我们现在在调查研究,做前期的准备工作,大量的人在做这些工作。

主持人:还是在做前期的铺垫。 

李书福:包括经销商营销网络的建设,售后服务体系的建设,物流系统的建设。这需要大量的投入投资的,不是说展览一下就能实现的,需要大量的投资,需要大量力量的组合。 

主持人:比如说打开欧洲市场,您估计要投入多少资金? 

李书福:说少一点要十亿美金。 

主持人:相当于80亿人民币? 

李书福:对,否则怎么搞。 

主持人:相当于建汽车厂? 

李书福:建汽车厂不难,关键是研发系统,售后服务体系,营销网络,物流系统,品牌建设,很多工作都需要跟上去,汽车厂只是生产单位,是生产的地方。 

主持人:那您这个投入,钱够用吗,美国要80亿,欧洲要80亿,这可是一笔很大的投资。 

李书福:我们会利用全球资本,当然不是说我们口袋里有那么多钱。

吉利的未来关键在于技术突破

主持人:下一个话题。我跟很多民营汽车企业家聊天的时候,我说你们观看车展有什么感受,尤其是国际车展,大多数人跟我说,感受说起来挺负面,不是激动人心的,比如说心惊胆颤,类似这样的话,为什么心惊胆颤,他们说就发现那么多先进的技术,心里真担心自己赶不上怎么办,大家这种心态特别强烈,不知道您参加过那么多车展之后,您的体会是什么? 

李书福:我的体会,我看了以后,这些都不在话下。我觉得这一切都属于过去了,已经展示出来的东西,都属于过去了。真正的竞争还在未来,怎么去赢得未来,这个非常重要。战略决定一个企业胜负的关键,我们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战略,人才和创新,这是吉利战略的核心。比如吉利的精神理念,“六面大旗打天下”,这是用钱买不下来的。吉利的六面大旗打天下,是指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自主创新、学习的精神、精益求精、团队合作,这六面大旗,看上去一分不值,但事实上它用钱买不来的。还有凝聚一股力量,认准一个方向,坚定一种信念,提炼一种精神,就是为老百姓造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这些东西看上去都不值钱,但是中国的崛起,共产党打天下,中国人民闹革命也就靠这些精神的东西。在汽车行业也一样,我们要有大无畏的气概。我相信再过三五年,你看看吉利真得把这一切都不放在眼下。 

主持人:你要让外国人看了胆战心惊。 

李书福:不是我在这里讲笑话,也不是吹大牛,这有实际部署的,到时候我们会拿出来交答卷的。 

主持人:时间关系,再聊最后几个问题。大家特别关注的话题,很多人认为,不仅仅是民营,包括国有的汽车公司来说,最大的威胁是合资公司产品线向低端的走势。当时左延安就说,最大的威胁是来自合资公司在产品线上低端的延伸和制造成本越来越下降,这样使民营和国有企业制造优势和成本优势,以前有的优势越来越削弱。比如大众,上海大众在削减成本,跟很多原来本土企业争夺低成本的供应商,现在他们也在做大量工作,效果也很明显,2006年基本上重新赢利了。假如有一天大众真得推出了五万元或者四万元小轿车的时候,您会觉得有压力吗? 

李书福:你们把汽车简单地归纳为价格的竞争,我是不同意的。汽车行业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包括战略上的竞争、成本上的竞争,品牌的、质量、技术、服务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综合的,系统的竞争。作为中国的汽车公司,无论哪家汽车公司,如果说跟同行去进行常规战争,我相信不会赢的,打不过的。商场如战场,道理一样的。作为中国汽车公司应该有自己一套非常规的战略,非常规的打法。你刚才说汽车展览,看见他们那么多新产品,都是可怕,可怕不行,你吓死了,没有打就死了。那就别打了,既然参与这场战争,那就不能怕,没有打,自己就吓死了,那不行,要有勇气,有战略,有自己的一套打法,虽然很艰难,我同意,中国的汽车公司跟全世界的汽车公司竞争起来,非常艰难,底子太薄,基础太差,综合实力确实不强,包括吉利面对这些强者,肯定是显得非常渺小,这点事实上摆着。但是不能因为这些,我们就束手无策,就举手投降了,就止步不前了,这都不是主动的,积极的,所以这些从表面上看是被动的东西变成主动,这就是要有与众不同的打法,主要要在技术上寻求突破,这太重要了。 

主持人:技术上怎么突破,技术很多核心的东西都是在别人手上。 

李书福:现在不知道到底技术上能有什么突破,但是唯一的就是技术上怎么突破,所以现在我们做出全员的技师、技工培训,全员的学历培养,首先把员工的创新思想形成,慢慢地要把企业和员工的创新能力形成。至于说最后中国的汽车公司能够在哪一个方面寻求突破,能够在哪一个方面找到重大的科学发现,在哪些方面能够找到重大的技术创新、技术突破,现在很难讲。总而言之,只有在创新上,在人才上,做得要比全世界同行好,那么中国的汽车才有取得竞争胜利的一天,如果简单地跟人家去拼资金,拼成本,拼设备,拼产能,简单这样去拼的话,最后会拼得头破血流,灰溜溜的粉身碎骨,举手投降,一定是这个结果。战略首先要搞清楚,因为汽车行业是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赛跑,不知道跑到什么时候,不是一百米赛跑,也不是两百米。现在急于求成是没有用的,我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但是光有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光有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情,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汽车工业发源地在英国,而英国现在已经没有它的汽车工业了,后来大批量生产,美国福特、通用,是美国汽车工业主宰世界,现在美国也不怎么样了,日本起来了,韩国起来了,德国以及其他国家汽车公司起来了,说明他们能够耐得住寂寞,能够耐得住心,知道这是一场马拉松赛跑。所以中国的汽车工业也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先想好,路一定要走稳,一定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我们现在不慌不忙的,吉利每一步走的都是正确的,我相信今后走得更加正确,我们的方向是坚定的,从来没有改变,我们的路线是很清楚的,一步一步的,从进入汽车工业那天开始到现在为止,没有出现过手忙脚乱,而且每次调整都是非常平稳。 

主持人:只要战略正确,梦想总是会实现的,只是需要等待。由于时间关系,跟李总的访谈只能到此结束,我相信很多网友还有很多问题很关注吉利的发展,我们非常感谢李总总是给我们带来关于吉利一些不同寻常的观点和想法,总是给中国汽车业带来惊喜,我相信在2007年和未来很多年会继续带来更多的惊喜,包括即将面市的小劳斯莱斯这样一个一个惊喜,今天再次感谢李书福董事长的到来。 

李书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