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传媒资料库 > 文字报道
文字报道
吉利愿景:引领国际汽车潮流
2007年09月17日  15:44

2007-09-17  上海证券报
 
  早在步入汽车领域之初,李书福董事长就为吉利指出了“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发展方向。此后,吉利采取的一切战略管理,全部都是围绕着这一愿景展开的。
 
  2006年,吉利进一步提出阶段性的战略目标:
 
  研发,到2010年,实现“158663ES”规划,即15款全新车型,8款发动机,6款手动变速器,6款自动变速器,3款电子无级变速器,一个油电混合动力项目和一个赛车项目。产能,到2010年,实现产销100万辆目标,吉利汽车成为国内经济型轿车首选品牌;2015年,实现产销 200万辆,其中三分之二出口,吉利汽车成为国际知名品牌。质量,从经济型轿车进入中高级轿车序列,继续保持同类汽车性价比领先的地位。
 
  宏伟的愿景和触手可及的战略目标,激发起了吉利人强烈的使命感。8年来,吉利人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终于为中国本土汽车工业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
 
  环境氛围:促成独辟蹊径的发展思路
 
  吉利汽车一“出生”就面临着与国内其它汽车企业截然不同的生存环境:对于民营企业造汽车,当时政策尚未开放,吉利既得不到政府的有力支持,更享受不到金融和财税方面的优惠政策;业内并不看好,吉利造车曾经成为汽车界的笑谈;部分媒体不仅不支持,还极尽冷嘲热讽。吉利本身也是“先天不足”: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缺场地,缺产品“准生证”。
 
  这种环境和氛围,对吉利来说,显然是严峻的考验。然而吉利高层特别是董事长李书福,冷静客观地对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找到了吉利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其一,当时的中国汽车领域,合资浪潮席卷了所有的国有汽车企业,全世界的汽车跨国公司几乎全部进入了中国市场。吉利发现,这种状态虽然造成了中国本土汽车工业的集体“失声”,但合资企业表面的强大,使得它对民营企业造车采取了忽视的态度,这样反而给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留下了萌生和发展的余地。
 
  其二,当时的中国汽车市场,合资企业的汽车价格高得离谱,如夏利车的售价在13万元左右,普通桑塔纳更是高达20余万元。这种昂贵的产品价格给吉利造车提供了有利的竞争空间,成为吉利汽车占领市场的一个重要机会。
 
  其三,当时的中国汽车市场,还是“商务车”、“公务车”和用于提供给部分先富起来人群的“豪华车”的天下,所有合资汽车企业都没有将普通人纳入服务对象。在社会上,轿车还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汽车作为代步工具进入中国普通老百姓家庭,还是一个遥远的梦。这一现状为吉利开辟廉价的家用轿车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多年后李书福在谈到这一点时就直言不讳:“吉利进入汽车领域是恰逢时机,早三年不成,晚三年也不成。”
 
  有鉴于此,并经过早期的摸索,吉利高层提出了独辟蹊径的发展思路:以自主创新为手段,从低起点(经济型轿车)、低成本(自主研发)、低价位(三万元)入手,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
 
  这一发展思路的确定,很快打开了吉利汽车的局面。  
 
  战略三步走:目标直指“国际化一流企业”  
 
  根据李书福董事长提出的愿景目标和发展思路,吉利在战略管理上实施了“三步走”:
 
  第一步,采取“低价取胜”的战略管理。在这个阶段,吉利迅速形成了经济型轿车的批量生产能力,以吉利汽车为代表的经济型轿车开始进入中国普通家庭,一个新的汽车市场逐渐形成,并且日益兴旺,合资品牌轿车价格不得不大幅下降,坚冰一块的价格体系得到了瓦解。这一阶段使得吉利的知名度迅速雀起,企业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吉利的价格优势逐渐减弱,促使企业必须改弦更张。
 
  第二步,采取“质量取胜”的战略管理。2004年初,吉利借全新产品自由舰投产之际,投入5亿元,对原有生产线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在关键工序使用了大批国际先进设备,包括高精冲压设备、全自动底盘传输线、机器人自动焊、激光焊等,辅之以SAP软件为基础的ERP系统,大大提高了生产自动化程度,提升和保证了产品品质。这一阶段使得吉利产品的美誉度大幅度上升,舆论普遍认为吉利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第三步,采取“全面创新”的战略管理。从2005年开始,结合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制订,吉利提出了全面创新、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目标,规范了产品开发模式,明确了企业发展方向,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流程再造等方面着手,打造一个全新的现代化企业。这一阶段目前仍在进行之中。
 
  吉利制定的战略目标,采取的战略管理,着眼点始终不离开“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宏伟愿景。吉利人认为,只要在既定的发展方针上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就一定能够将吉利打造成一流的国际化企业。  
 
  一个未来之梦:引领国际汽车潮流  
 
  作为中国汽车领域著名的企业家,李书福董事长以浪漫的情怀为吉利描绘出一幅诱人的愿景: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吉利汽车!
 
  许多人都以为吉利是在“痴人说梦”,殊不知这个“梦”显示的,却是一个企业家不寻常的远见和洞察力。
 
  在中国造汽车还需要“准生证”时,李书福拿着三五亿元资本宣称要造轿车,汽车“大腕”们对此很不屑,然而吉利却成功了!当中国轿车还没有低于10万元的价位时,李书福居然说要为老百姓造3万元的轿车,人们将此作为笑谈,然而吉利却成功了!当造车还处在“描红、造句”阶段时,李书福又说要自主研发发动机、变速器等汽车核心部件,有关专家断言“中国人造不出”,然而吉利却成功了!当去年吉利刚卖出近50万辆车时,李书福又宣布2010年销量要达 100万辆,2015年达200万辆,而且要将其中的三分之二卖到国外去!这一次,极少有人再放言质疑。当李书福进一步提出,经过一、二代人的努力,吉利汽车研发水平将赶上并超越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中国汽车成为国际汽车核心技术引领者的目标时,人们报之以热烈的掌声!
 
  吉利的成功是必然的,因为吉利不仅有雄心勃勃、激动人心的宏伟愿景,更有脚踏实地、具体可行的战略目标。吉利独具特色的战略管理和经营实践,以及把梦想变成现实的信心和能力,已成为中国汽车领域的宝贵财富。在未来的岁月里,它将引领吉利“走向世界”,并且将为中国汽车工业开启一扇实现振兴的成功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