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传媒资料库 > 文字报道
文字报道
李书福:狂人正事
2007年07月04日  15:39

2007-07-04 新浙商周刊
 

出生年份:1963年出生地点:浙江省台州市

 
学历:哈尔滨理工大学毕业
     燕山大学工程硕士学位
记者印象

  前几年,李书福从来没有消停过。一边摇旗呐喊要赶超国外的汽车巨头,一边又成了足球界反黑的前哨人物,曾声称为了能让中国足球清白,自己坐牢也不怕。

 

  他总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见过他的人一定能对他印象深刻,不是因为他的财富,而正因为李是那种在任何场合都会显露“与众不同”的人。

 

  最深刻的记忆来自2005年风云浙商颁奖典礼。电视直播,其他的所有获奖者都是中规中矩,按部就班进行着程序。轮到李时,他迈着极其缓慢的步伐走上主席台,这样的姿态引得现场人人侧目。主持人方宏进为免尴尬,采访的第一句话就说:“看来李董对这个奖项很重视,走得很隆重。”李回应“不是这样。只是我这个人很听话,刚上来之前摄像叫我走得慢点,我就慢慢走了啊。”众人捧腹。

 

  李书福就是这样,即便在一个不可能高调的场合也有办法脱颖而出,因此,他的员工认为他本人就是杰出的经营大师。

 

  与其他汽车厂家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攻势相反,吉利汽车很少有大面积的广告,它对经销商的广告支持也是微乎其微。然而,李书福却用最少的钱得到了最佳宣传效果,而且屡试不爽。成立广州吉利足球队,7个月后高调退出;赞助柯受良飞越布达拉宫;和丰田公司的商标纠纷;甚至参加底特律、法兰克福、巴黎、东京四大国际车展等等,都为李书福赢得了持续的关注度。

 

  然而,近一年来,李书福变了,他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更倾向传媒关注吉利而不是他本人。

 

  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曾这样评价李:“几年前李书福‘不分场合的鲁莽表现’可以说是形势需要。因为一般说来,低调更有利于商人的生存和生长,因为他们的资源主要不是靠知名度获得。但在一个不能自由准入,而且随时可能遭遇‘黄牌’甚至罚下场的游戏环境中,呐喊呼吁并不会比沉默无语有更高的风险。这就好比一个人在漆黑的街头行走,抢劫犯对一个唱着歌走路的人更不敢下手,虽然他更容易暴露目标。李书福的创业之路,充满了红灯和关隘,也充满了陷阱和死亡。李书福以换来‘疯子’和‘狂人’之骂名的代价,驾驶吉利杀出了一条血路。”

 

  最近一次在公开场合见到李书福是2007年浙商大会。那一个月,李风光无限。先是在上海车展上,与英国锰铜控股公司携手发布吉利为英国专门生产的出租车;接着,5月18日,在宁波基地高调发布“远景”;5月19日,与同济大学联合投资创办的“吉利-同济汽车工程研究院”举行签字仪式,月末又荣获 “2007浙商创新大奖”。

 

  那之后,李书福就甚少出现在公众的视线。

 

  再记起他,是因为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仔细一想,他已经在自主创新的路上走了很久。

 

  因为民族情感,他说要自主创新

 

  李书福近乎离奇的创业故事被人家评价为具有“堂吉柯德”式风范。在汽车合资风气正盛的中国造车界,逆流而上,成为国内一股重要的民族力量。这也被认为是李最大的魅力所在。

 

  李书福虽然屡次在媒体前表示对国际三大汽车巨头的不屑一顾,其实在他的内心深知现今的吉利跟他们远远无法匹及。“因为我们的自主品牌大多刚刚起步,国家必须加大支持力度。我每天甚至连睡觉都在想着自主创新,否则就会被淘汰。”李书福为此,还曾在两会期间,提交《加大保护和普及中国本土品牌的推动》的提案,做“自主创新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根本出路”的发言。李书福现在的座驾是远景,“比如发动机,‘世界先进、中国领先’,‘中国领先’表明是中国最好的,‘世界先进’表明对全世界来讲是先进的,也是走在前面的。EPS汽车电子转向系统,现在只有吉利实现了大批量的商品化生产。”谈及此款新车,李书福眼睛开始闪光。公司的员工评价这是吉利自主创新的“学习成果”。

 

  为汽车产业,他费尽心力
 

  “多少岁月飞流,多少星光不在,我们的梦依然不改。”这首李书福自己写的诗或者是他“造车梦”的真实写照。

 

  据说李书福有一次酒喝多了,哭着跟人抱怨,自己如此是何苦?

 

  “我1989年的时候就想造汽车了。当年我到深圳,花6万块钱买了一辆深圳产的中华轿车,觉得应该也不难嘛。”李书福回忆说,当时他的这一想法不仅被很多人指作是“异想天开”、“吹牛”,也未能得到家里人的理解。

 

  “我就是想造汽车,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李书福这样告诉导报记者。也正是他这样近乎顽固|的坚持,吉利的第一辆汽车于1998年8月下线。

 

    1999年,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视察吉利的时候,李书福对他情真意切地说:“请允许民营企业大胆尝试,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大众在上海的投资累计46 亿元,而我只需要26亿元就可以造很好的轿车,几十亿元的投资我们不要国家一分钱,不向银行贷一分钱,一切资金民营企业自负。”

 

  造势、奔波,终于在2002年,李书福拿到了汽车的准生证。

 

  为慈善,不做守财奴
 

  尽管拥有巨额财富,李书福住职工宿舍,吃职工食堂,开吉利产汽车,穿吉利工作服。在食堂就餐端盘排队,要求职工并自己带头做到碗光、桌光、地光,残渣入盘成堆,“三光一堆”成为吉利的企业精神。李书福说,自己身上的衬衫不过几十元,背的小包不到200元。

 

  他会在公司的条款中,明文规定“在吉利,哪怕是最不起眼的开源节流、节俭办事举动,也会受到推崇和表彰,任何铺张浪费、奢侈炫耀行为,都是一种犯罪”。可是对慈善,李是向来不吝啬的。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李书福花在社会办学上的钱已近10个亿,而2006年又向中国慈善机构捐赠了5000万元,用于资助1000名品学兼优却无力求学的大学生。因为他多年来的善举,2006年他获得了“中国十大慈善家”的称号。心地坦白得像个孩子的李书福,常为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迷惑不解: “我不明白,那些有钱人在干什么?开车只开奔驰、宝马,买个包花几万块钱。我们国家真的已经富到这样了吗?!”

 

  于是,为了表达对这些现象的不齿,李书福开始“尽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他认为,社会上还有那么多的孩子没有钱上学,没有衣服穿,还有很多的老百姓看不起病,已经富起来的人应该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李书福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来“感化”那些吝啬的有钱人。

 

 “我不是守财奴。”他说。

 

  李书福注定成为一个焦点,不在于他是否又进入了什么榜单,而在于这个人以近乎“癫狂”的姿态从家族企业争夺战中突围出来,又第一个杀入了近乎被国有资本垄断的中国轿车产业。

 

  为纪念和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中央电视台和香港无线台联合拍摄了一个“献礼片”——《岁月风云》,据说就是以几十年前的吉利为原型写的汽车工业发展的状况,主要场景也都在吉利工厂里完成。“狂人”李书福正用他的执著证明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