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传媒资料库 > 文字报道
文字报道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两会期间做客新浪全程实录
2007年03月08日  15:47

2007-03-08   新浪汽车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中国经营报》主任记者张炤虎,《汽车商业评论》主编贾可做客新浪(图片左起贾可、李书福、张炤虎、新浪编辑)

  伴随着中国汽车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社会正在形成,汽车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如何使汽车业又好又快、持续健康地发展,如何构建一个车与人、车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汽车社会,成为他们在这届“两会”上思考的重要议题。新浪汽车邀请到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汽车商业评论》主编贾可、《中国经营报》主任记者张炤虎做客新浪,畅谈汽车行业和吉利未来的发展。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吉利是个世纪汽车婴儿

  主持人:新浪网的网友大家好!欢迎光临新浪汽车嘉宾聊天室,在两会召开之际,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先生做客新浪汽车,我们一起来谈一谈关于整个汽车行业,以及关于吉利的一些话题,欢迎李董事长光临新浪汽车。

图为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

  李书福:谢谢。

  主持人:另外两位,坐在最右边的是汽车商业评论的主编贾可,也欢迎您的到来。

  贾可:谢谢。

  主持人:穿白色衣服的是中国经营报的资深记者张炤虎,同样也欢迎您的到来。

  张炤虎: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请李总给介绍一下,今年的两会您都带来了哪些提案,重点有哪些提案需要给介绍一下?

  李书福:今年我带的提案交了,也没有向媒体去传达,因为关键考虑有一定的秘密性,所以也不方便说,当然也跟汽车这个行业发展非常有关的一些提案。因为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搞了那么多年了,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目前所面临的一些瓶颈,需要解决的一些方案,我们也都提了一些想法。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很不容易,处于非常艰难的历史关头,所以我们会尽力的在两会期间提出更多的有利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些办法。

  主持人:我们也知道近年来,包括吉利在内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都发展非常快,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吉利也是自主品牌当中非常有特色的一个企业,下面想请李书福先生给介绍一下,目前吉利的一个整体的现状是怎么样的?在发展过程当中还有哪些瓶颈会遇到?

  李书福:吉利在发展过程当中碰到的问题是很多的,跟全中国的所有汽车同行所碰到的问题也都是差不多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尤其在汽车这个行业里边反映得更加强烈,全世界所有汽车公司,在中国都有他们的分支机构、合资企业,所以中国的汽车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是空前的。

  在这种情况下,吉利主要是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因为汽车这个行业它是一个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赛跑,它不是一百米,也不是两百米,不是说现在跑在前面以后也能跑在前面,这个跟其他行业不同。从全世界来看的话,汽车的发源地是英国,但事实上现在英国这个国家几乎没有它自己的汽车工业了。你看最近美国克莱斯勒也碰到一些麻烦,通用福特也遇到一些麻烦,所以说原来跑在前面的不等于他永远长期都能跑在前面。

  因此作为吉利来讲,第一,现在也跑不到前面,第二,也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做基础性的工作,练内功,讲实效,路要走得稳、走得实,这个对吉利来讲特别重要。我在几年前就说吉利是一个世纪汽车婴儿,世纪汽车婴儿就是二十一世纪的一个汽车婴儿,这个汽车婴儿从他的出生,从他的家庭背景各方面来讲都不是非常的良好,家里也不富裕,父母亲也不是高官(笑),这个小孩儿一出生的时候还没有户口,一天到晚受人歧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健康地成长起来?所以必须要和其他的孩子不同,要加倍努力,而不是说跟富家子弟,跟高干子弟,或者是跟有特殊社会背景的子弟去相提并论。我们要有自知之明,所以必须埋头苦干,谦虚好学,勤奋上进,要认准方向,我们叫提炼一个精神,还要凝聚一股力量,然后要完成一个使命。虽然我们人小,但是我们的志气很大,我们的追求很远大,所以这几年来吉利是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地慢慢成长。但毕竟还是非常的曲折,非常的坎坷,因为我们的对手基本上都是世界大企业和中国国有企业,合资企业,他们实力非常雄厚,有一些根本不计较眼前的一些损失,也不计较利润,反正这个钱从银行拿来就行,国家给他拿来用了就行,所以这个跟吉利是不同的。

  所以我们现在主要是打基础,比方说全员的技师、技工培训,也就是吉利所有的员工都必须要达到技师、技工以上等级的水平,要培训、要考试、要拿证书。然后是全员的学历培养,就是吉利所有|的员工都必须要达到大学专科以上的学历,现在没有达到的我们要对他进行培养培训,必须要全部达到,然后我们还进行了高水平、高水准、专家级的人员培训,比方说吉利研究生院,浙江汽车工程学院,专门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就是为吉利集团大批量的培养这方面的高级专家,在全世界、全中国聘请顶级的汽车专业人才集聚到浙江,要为吉利培养这方面的高水平人才。现在我们比方说从英国考文垂大学,美国通用汽车学院,以及日本的丰田商学院,我们要请大批的专家学者到吉利来讲学,全国我们要在各个大学里面请最有影响的老师专家,比方清华的汽车学院的院长,比如同济的专家领导,比如东北大学的,以及其他的,反正全中国在汽车这个学科里面走在前面的老师、专家、校长、院长,我们都要请他到吉利研究生院来,为吉利研究生提供讲学,解答一些疑难的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的,或者从理论上还没有讲通的一些技术难题。

  那么通过这样的基础性人才的培养培训,造就一支具备自主创新基本素质的人员、人才队伍,构建吉利自主创新的基本架构和形成吉利自主创新的基本能力。因为这个自主创新,现在大家讲的也很多,国家也非常重视,但是这个不是说一个专家、两个学者,或者几个工程师就能够形成自主创新的能力,不会的,必须要全员的、全面的人才培养培训,要把人的素质提上来,人的能力要形成自主创新的能力,人的思想要有自主创新思想。一个课题形成了需要大家共同配合,这种配合就是全员性的,尤其像汽车几万个零件,涉及的学科太多了,这些学科和多方面的技术合作需要每个员工在具体的工作实践过程当中去发现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形成一种集成的技术提升和品质提升。

  因为汽车这个行业从它技术的理论方面来讲,它是全面公开的,没有任何的保密,它不存在说还有一些秘密需要大家去探讨,其实只要大家把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做好了,这个汽车产品就做好了。因为汽车首先材料是全世界都一样的,塑料,同样的塑料,钢材,同样的钢材,橡胶,同样的橡胶,都是全球可以公开买到的,技术从理论上讲都是一样的,设备,所有的设备都可以买到,所以它不存在还有多少的秘密,当然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持续的技术创新、持续的品质提升,持续的科学发现,这会有,但是这种持续的技术创新、品质提升和科学发现还是建立在一个全员的员工素质、创新思想形成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认为对员工全面的培训培养是一个汽车公司长久发展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且伴随着今后长久的发展,要持续提高他的能力水平。

  所以吉利从一开始进入汽车行业的那一天起,就办了技师学校,技师学院,高等职业学院,大学,现在研究生教育学院,我们现在依然还在这么做,至于其他的比方说资本密集,技术密集,这些我们也都在做,我刚才主要是从人才方面来讲。

  资本密集的话,吉利现在主要通过国际资本市场,因为国内资本市场我们认为还是比较复杂的,我们这些人做不了,国际资本市场比较简单一点,它相对交易也清晰一点,因此我们是通过香港窗口和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联系,包括刚上几天我们就上了六个多亿港币的股票,而且全世界认购非常踊跃,我想和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连接,用国际资本发展中国汽车工业,这是吉利今后要坚持的一条道路。

  技术密集呢,我们是全面的展开广泛的全球性的技术合作,这个我们也做得比较好,以前我们是这么做,现在我们是这么做,今后我们还会这么做,当然通过我们自身全员的素质提高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我们现在来看还是依赖于其他专业公司的一些技术,今后我们会自己解决,这样会降低一些成本,更好地形成自主创新。总而言之,我们现在在做的都是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包括去年我们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还拿出五千万块钱捐给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干什么呢?也是为了人才,寻找一千个贫困大学生,他们考上大学了,家里比较穷,上不起学,我们拿这个钱帮助他们解决上学的问题,其实也都是一种人才方面的战略思考,因为这些人上学以后毕业了,他可以到吉利工作,也可以不到吉利工作,但是他得到了吉利的一些支持,今后他会反过来支持和帮助吉利,虽然没有这个合同,也没有说一定要反过来帮助吉利,但是人都是有感情的。

  所以这一切工作都是从汽车这个行业的规律出发所推行的计划,因为这个规律就是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赛跑,所以现在不能急于求成,要着眼于长远。

  主持人:刚才李总也从吉利的软件和硬件上介绍了一些吉利的情况,那么李总也说了现在吉利在做的是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最近这几年可能吉利的发展在业内来看也是很有魄力的,包括跟国外的一些公司合作,或者是一些交流,也非常活跃,这些方面吉利在运作的过程当中是否有一些底线?这方面是否能介绍一下?

  李书福:吉利跟全世界所有公司的合作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是以吉利为中心,而不是以人家为中心,必须要符合吉利的基本战略,在这个前提下我们都可以开展广泛的合作,各种形式的、各种所有制、各个方面的都可以合作。所以吉利无论跟英国合资合作,还是跟意大利的、跟韩国的、德国的、日本的,还有世界各国的合作,前提必须是以吉利为中心,符合吉利的战略,我们才能跟全世界的所有公司进行合作。因为吉利有个使命,就是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要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为了这个使命,一切有利于完成这个使命的力量,我们都可以广泛的联合,本着共赢合作这样的基本原则。最近成果还是很多的,我们已经切身地感受到这种战略能够得到相当广泛的认同。

  主持人:另外根据刚才李总介绍的一些情况,咱们两位记者是否有些疑问,或者说有些话题需要跟李总进行一下交流?

  张炤虎:这次新浪搞了全国两会报道,所以我想李总可能也是听了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应该说在这次两会上大家都很关注这个自主创新的概念和问题,而且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提出鼓励咱们的企业能够走出去,我想这是两个概念,一个是咱们自己要用咱们自己的力量来做创新,再一个,就是自己有实力的,希望能够到海外去拓展。所以我想请李总能不能谈一谈吉利在对外合作上有没有一些更广|阔的思路,或者是更长久的一些想法,配合中央的这些政策变化?

  李书福:总理报告分成六个方面,其中第五个方面就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所以这也是当前中国经济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扩大开放,如何使中国有实力的企业能够更好的走出去。我在想当前的中国经济应该要更快地走出去,更好地引进来,更快地走出去就是要鼓励中国的企业尽量快地、尽量多的要参与全球经济的竞争,而不是在中国竞争,应该走出国门,到外国竞争,把根子伸到外国去,把果实长到中国来。现在有点儿反过来了,就是说外国的企业把根子伸到中国来,把那个果实长到外国去了,所以出现了中国大量的贸易顺差,变成了一个很大的包袱。

  吉利在这方面已经下了一个决心,叫做三分之二汽车要迈向中国以外的海外市场,这也就是说吉利这个汽车它会在国外制造,这样的话也就是把这个根子伸到国外去,把果实长在中国。什么叫果实呢?就是这个成果利润以及企业本身的所有制,这个它应该是属于中国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会继续认真地探索,因为这个是关系到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否能够继续的保持良好态势的一个问题。中国的改革已经有三十年了,其实时间已经不短了,但是中国的企业走出去的经验还是很不丰富的,所以还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在实践当中不断地总结和提高,不会像我所说的那么容易,但是这一条路必须要走。

  中国的对外投资的比例是非常低的,相当于日本的百分之几,美国的千分之几的比例,也就是说日本和美国,包括西方的一些国家,他们之所以相对比较平稳,经济没有太多的大起大落,他关键是把这个根子放到其他所有的国家,吸取人家的营养,占领人家的市场,利用人家的资源,而把这个成果摆在他自己这个国家。而我们现在中国是刚好反过来,人家把企业摆到中国来,用中国的资源、市场,所有权都是外国人,他们赚钱。所以中国现在贸易顺差大部分是加工贸易这样的企业所产生的,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产生的,所以这些都是人家的,不是中国人的,所以人家一拿就拿走了,咱们中国就没有了。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经济现象,所以更快地走出去和更好的引进来,我觉得是当前中国经济必须要去做的一件大事。

李书福:吉利汽车未来将占中国汽车市场份额10%

  贾可:李总,您刚才说得非常好,然后您说未来咱们市场国内是三分之一,国外是三分之二。我们最近有一篇评论登了各个汽车协会的数据,我发现在本国做得非常好的企业才能在国外成功,所以我想问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在中国的话,您觉得大概未来吉利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能是多少?

  李书福:我们三分之一的话是在中国10%的份额,到2015年,中国轿车的年销售量就是70万辆,这样的话130万辆在全球市场来讲相当于2.5%的份额,所以国内10%,国外2.5%。这是我们经过论证的,都是经过计算的。

  贾可:前几年你说这个的时候很多人不太相信,但是这两年这个苗头已经显示出来了,就是说国外这个市场你们开拓还是比较迅速的。那么像这种企业的成长方式,你觉得国际上汽车公司哪个是和你们最像的?

  李书福:其实全世界的汽车公司的成长都是不一样的,你刚才讲好像要在国内做得很好才能走出去。你看本田公司不是这样的,他在日本一开始是没有做的,他首先是在美国市场和其他市场先做起来的。中国这个国家跟世界上其他的国家也是有区别的,所以中国的企业成长发展应该要有自己的战略,这个战略必须要符合国情和符合全球政治经济变化,要因地制宜,切实可行,而不是死搬硬套。所以吉利这个企业从一开始产生,或者说一开始进入汽车行业的那一天起就有自己的一套思想、理念、战略。完全按照自己的思想、理念和战略一步步的朝前推进,吉利是手不忙脚不乱的,所以到今天为止虽然很难,非常难,但是这些难其实早就知道的,不是说不知道。所以今后吉利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也是知道的,但是所有这一切都必须要去面对,都必须要有计划去应对,所以这样一步步朝前走的话,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贾可:所以您现在说话比以前更有底气了,刚才谈到自主创新,从最近您企业的变速箱获得全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包括出现一批优秀的研发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我觉得奇瑞搞这种自主创新已经到了它的第二个阶段,或者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关口,不知道你是怎么认识奇瑞目前的情况,包括研究院的架构?

  李书福:首先我们是吉利,你总是讲奇瑞,还是不一样的,吉利跟奇瑞还是不一样,因为奇瑞是国家给钱去发展,吉利是靠民间一点点发展的,所以这不同。

  吉利的话呢,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我是同意的,因为一开始请一些高水平的专家级人才是比较难的,因为大家普遍的认为吉利不会持续发展,普遍的认为吉利这个汽车是不被看好的,但是现在看法不一样了,大家是普遍看好吉利,普遍对吉利有信心,认为吉利这样一个小企业几乎白手起家,没有一个工程技术人员,没有任何的汽车技术,资金也非常少的情况下,而且还没有国家背景,没有什么特殊的社会地位,这样的企业能够成长到今天,进入中国汽车工业的前十名,所以被很多人所认同了。

  因此像赵福全、祁国俊、吴锦这样的一些世界级的汽车专家都进入吉利汽车,从事吉利汽车的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进入吉利的研究院以及吉利的各个工厂和各有关方面,共同地来推动吉利汽车更好地朝前发展。所以现在这个吉利的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研发的手段、方法、理念都因此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不能同日而语了,原来是不具备条件,现在应该要具备的条件基本上都具备了,当然我们还会始终的坚持“人才、创新”这四个字,这是一个核心,尤其对于吉利来讲“人才”和“创新”更加重要,因为本身这个企业不多,再过十年、二十年,我们在坚持人才和创新的基础上可能会讲一些比方说资本、品牌或者其他方面的优势,眼前来讲我们不能讲其他优势,我们只能讲人|才和创新,所以吉利文章做来做去还是人才和创新,只有把人才这个文章做透,把创新这件工作做好,吉利参与的这场马拉松赛跑它会越跑越远,它会从最后一名进入最后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最后跑到前面去。

  所以首先我是非常感谢来自全世界、全中国那么多的精英加盟到吉利,支持吉利的自主创新事业,我们确实非常的欣慰。

  贾可:李总,听您这么一说,实际上我们感觉到您所做的一切,包括现在达到的一些成果都是您刚刚做汽车的时候早就一步步规划好的,就是有一个很强的战略眼光,包括人才的培养,包括吉利大学都是很早做的。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样子?是不是当时您已经规划好了,能看到今天这一步?还是说当时只是有点误打误撞,慢慢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您客观评价一下自己?

  李书福:肯定不是误打误撞(笑)很多人都是歪打正着,我觉得汽车这个行业不是误打误撞能撞出来的,讲实实在在的话我确实在20岁左右的时候就有一个非常美好的理想,可能非常理想化,但是我就按照这个理想在做,所以一步一步、一点一点这么多年来我们能够坚持,吃那么多苦,我们都能够走过来,我觉得这是一个理念、理想、信念的支撑。我们可以不顾一切的,讲实在话,我是不顾自己的,忘我的,完全是抛弃了自己,完全是忘记了自己,一开始就是这么决定的,就是这么想的。

  所以在很多场合由于我表达的方式不是很准确,导致了很多的误会和误解,事实上今天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我一开始就考虑好了,以后将会面临什么问题我都是很清楚的,吉利进入汽车行业的那一天我们同时决定要开设一个学校,而开学校的时候又得不到批准,可是我们一定要开这个学校。所以我们是用高价买来的工业用地来开学校,按道理学校是一个公益事业,是政府来做的工作,不是应该由企业来做的,可是我在那个时候,十年之前我就发现如果说自己不搞学校,吉利要发展汽车工业,这种人才的问题始终解决不了,到今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肯定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学院,高等职业学院,大力发展行业参与,企业参与,学校参与的产学研相关联一体的职业教育,这些就是吉利搞的,吉利十年之前就开始搞了。

  主持人:这是整个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李书福:所以我们一直在做这件事情,可是以前我们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不会有人支持,而且反对,罚款,打压,批评,我们吃了很多苦头,但是我们认为这条路走下去是对的,所以我们一直坚持这么走,我们在临海的时候,我们把整个开发区买下来,因为那个开发区倒闭了,没有什么东西好做了,我们买下来,买下来价钱是不便宜的,讲实在话,那个时候的临海我们买来是五万块钱一亩,我们光填土就填了几千万,还要造桥,要自己建电厂、变电所,拉电话线,还要拉自来水,很多的配套都要自己去做,成本是很高的,我们就拿这个地方划出一部分来建学校,当初就有很大的阻力,受到了很多的批评,还罚款,然后学校又批不下,我们又挂靠到地方的一个学校来招生,然后又说不行,又给我们罚款,你知道吗?劳动厅给我们罚款,教育部门给我们罚款,所以我们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坚持办这个学校,临海教育中心,浙江吉利技师学校,汽车技师学校,刚刚去年浙江省教育厅才批准我们叫做浙江汽车职业学院。我们那么难,一定要搞教学,一定要办学校,你说为什么?就是为了汽车,不是为了学校,办学校不是两年、三年就能见效的,是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有可能见效,假如我不知道今天的话我在当初为什么做出那种决策?为什么在那么难的情况下,地不给我们,学校不批给我们,招生又不让我们招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继续搞呢?而且我们一直在投入,不是靠学校赚钱,这说明什么?这就是一开始定下来的人才战略。

李书福:吉利扎根国外吸收营养把果实留在国内

  张炤虎:说到这儿,有一点挺佩服李总的,就是李总在05年法兰克福跟我谈的时候就曾经说,吉利在成长过程当中实际上很少得到国家和地方的支持,实际上李总是凭着对中国汽车的一点一点做起来的,我们也想知道因为看世界汽车历史,很多国家的民族汽车都是在有本民族、本国家政府的支持之下才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也很想知道,如果国家这么大力的支持自主品牌,那么您给政府,给政策制订部门有没有一个清单,就是我最希望你们能够提供什么,最希望能够帮助我们吉利什么?

  李书福:我首先要纠正一下你刚才讲的,说吉利的发展没有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这个要纠正一下,吉利的发展完全是因为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完全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好政策,使吉利有这么一个机会参与到现代化建设这样一个行列里边去,能够有这个机会进入汽车这个行业里边去,假如没有党的这个政策的话吉利根本没有这个资格,也就是说你要参加马拉松赛跑的话你就跑不进去,没有这个路给你跑,你不能加入这个队伍里面。所以我是非常感谢党中央国务院,感谢各级党委政府,当然我也得要感谢浙江省委省政府,因为吉利是出生在浙江,享受着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浙江的这种良好的氛围,没有浙江也就没有吉利。所以要感谢浙江各个有关方面,感谢我们台州的父老乡亲,这个大前提我们要把它讲清楚。在这个大前提下,吉利人自身的努力是很重要的,至于刚才你讲到的让我开个清单,需要国家给予自主创新的企业,类似于吉利这样的企业什么样的政策。我在这里很郑重的告诉全中国的网友,吉利没有任何其他的奢望,吉利需要得到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氛围,不需要特殊的照顾。

  主持人:刚才李总说得非常好,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还有几个话题需要讨论一下,我们还要回到刚才的一个话题,刚才李总说了吉利在进行国际化运作的过程当中,可能要把果实结在中国,更多可能有一些根要扎在国外,这方面是怎么理解的?就是说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包括国际汽车企业这方面的一些并购,或者说到国外设厂这方面,会有怎样的一些方式把根扎到国外?

  李书福:所谓的根扎到国外也就是说要吸取人家的营养,要占用人家的资源,这个资源包括市场的资源,包括原材料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当然也包括环境资源,我的意思就是根扎在人家。所谓|的果实要长到自己国家,这个果实你就很清楚了,比如利润,这个企业的品牌,产品的品牌,这个企业的所有制应该要属于中国的,就是这个意思。现在日本人或者世界各国的,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了,所以表面上来讲都是平等的,应该允许人家到中国来,所以我说要更快地走出去,更好的引进来。更好的引进来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外国资本,这个很重要,中国到底哪些行业更多地鼓励外国资本,哪些行业更多的让国内资本经营,可是这个道理也不能公开划出规定来,任何的规定都必须对所有资本平等。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是一个中国企业,所以我可以提这方面的建议,怎么能够做到,这里边有很多的奥妙需要全民大家共同的支持。你比如韩国人凭什么那样的做法也照样符合世贸组织呢?日本人也是一样,这个东西不是强制性的政策规定和法律规定,而是靠大家感悟,在具体工作过程当中,在具体的生活过程当中要能够把它表示出来。

  你比方我们现在中国的环境,我认为已经到了无法让人继续生存下去的程度了,我是这么认为的,你说北京吧,你说这个空气怎么办,我一到这个地方就难受,我并不是说好像讲的过分了,你飞机一飞下来的话,这个地方就感觉,从海南过来的话,感觉就臭,一种味道,那么多人生活在这个地方,那么多人的身体如此的摧残,那么多小孩儿在这儿出生,在这儿生活,你说这个用钱能买来吗?用多少钱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水,你说哪一条河流是干净的,我现在就在这儿讲,我春节到了农村一些亲戚家里去,回来以后我是感受很多,我差不多流泪了,我要哭了,我觉得我们那么美好的江山就被污染地如此的令人伤心,这些问题不是用多少钱能够解决的。那好,造成污染的根源在哪里?我们要好好想想,不就是为了产生效益吗,不就是为了现在出现的贸易顺差吗,而这些效益,这些贸易顺差到底是谁的,还相当一部分都不是中国的,都是外国人的,那好了,这个果实就是它,也就是说我们污染了环境,影响了空气,水没有水,没有了清洁空气,煤矿还给你开得一塌糊涂,到处资源紧张,那么这些东西都是外国人享受了,果实是人家的,我讲的是这个意思,就是说假如我们中国人也到外国去,也去利用人家的环境,也去利用人家的资源,利用人家的人才,利用人家的市场,然后赚了钱回来,这个是干干净净的,我的意思就是更快的走出去,更好的引进来,就是这个意思。

李书福:吉利换车标是对公众的一种尊重

  主持人:我们在线聊天的过程当中,很多网友也都非常关注我们的聊天。

  网友:吉利加油!吉利一定能够成功!

  主持人:对于广大网友的这些期盼,您能够对广大的中国消费者,以及世界的一些消费者说一些什么?也可以从企业责任,或者从您的一些角度,对汽车行业的一些看法?

  李书福:这些都是非常善良的,非常友好的网友,我首先向他们表示致敬。另外我们吉利当然也会继续努力的,我们将会不遗余力,我们吉利有六面大旗,第一就是要艰苦奋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拼搏,顽强拼搏的精神;创新,自主创新的精神;团队合作的精神;要刻苦学习的精神;还有要精益求精的精神。所以这六面大旗始终在激励着吉利人天天的在发奋,在进取。至于说吉利最终会怎么样?讲实在话我们努力了,最后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但是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有理想,有追求,只要敢实践,敢探索,我相信吉利的未来是美好的,而且20周年的时候我还专门写了一首歌,叫做《为了一个美丽的追求》,这就是我们大家去共同的拼搏,最后我们的明天是非常美好的。

  主持人:这首歌的歌词,或者说谱曲都已经出来了吗?

  李书福:我们网上都有的,我们全体员工都会唱的。

  主持人:最后还有一个关于吉利内部的一些情况,也想请您简单的给介绍一下。因为最近可能吉利的组织构架进行了一些调整,包括华普汽车这块,从您董事长这个角度来说的话是出于怎样的一个考虑?或者说华普汽车未来是怎样一个定位?想请您简单的给介绍一下?

  李书福:华普作为吉利汽车的高端产品的一个品牌定位,它跟吉利不一样,它的位置在上海,而且现在投入也很大,我们跟英国锰铜公司合资这个项目也是放在上海,发动机也放在上海,最近模具中心也放在上海,大排量的开发和生产也放在上海,所以都是在华普旗下的公司,所以这是吉利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高端品牌。

  一直以来华普发展都比较顺利,而且取得的成果也都比较好,现在为了更好地推动华普汽车公司的发展,吉利经过董事会研究就要集中力量支持华普更好更快的发展。所以最近人事做了一些调整,华普的董事长、总裁,就是徐总,现在让他当吉利集团的副董事长,也就是除了我,就是他了,同时兼上海华普的董事长,也就是说上海董事会还是徐总领导,但是具体的经营管理工作专门有新的总经理过去,把原来吉利研究院的院长调到华普去,然后华普原来的人事也做了一些调整,然后让赵福全兼吉利研究院的院长,同时从事整个吉利的技术体系的整理,还有欧美国际汽车工业园的建设和发展,从事欧洲和美国汽车市场的研究、设计、生产、销售,一系列的工作,都由赵福全副总裁来负责。

  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相关方面的调整,调整以后现在运行的情况是非常的良好,各个方面的人才,各个方面的力量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家心情舒畅,而且工作也很顺利。

  主持人:最后想请李总再回答一位网友的问题,因为约到您也非常难得。

  网友:李总您好!请问为何吉利要换车标?

  主持人:这可能也是包括业内,以及包括广大的用户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想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李书福:吉利换车标,我想简单来讲是为了提升这个车标的国际认知度,因为现在这个吉利车标已经成为中国驰名商标了,按照通常来讲就不要换了,已经是驰名商标,但作为汽车这个产品来讲的话就不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了,这个汽车产品有汽车产品的特点,根据这个产品特点要设计车标,原来车标是在国内一个设计师设计的,当初我们大家都认为还可以,但是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证明很多人对这|个车标提了好多意见,觉得要修正,这是一个原因。

  另外呢,我们跟日本丰田公司一场官司以后,全中国人、全世界人总觉得吉利在车标这个问题上面好像关系理的不够顺畅,总认为这里面有问题。官司虽然吉利打赢了,但是这个形象好像还没有彻底改过来,所以我们要在全球范围之内重新设计一个车标,也就是说自主创新我们要有正气,我们要通过这个事情告诉人家吉利不是抄哪个国家的车标,也不是叫中国哪个公司随便设计一个车标,这两个都不是吉利要做的事情,所以吉利要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去设计一个车标。所以通过这个活动要把吉利跟丰田这个官司所产生的一些误会,以及吉利这个车标大家以前的意见,这两个问题要解决,当然最后要达到一个目的,这个车标的设计过程就是大家认同的一个过程,这个时候吉利再拿出来这个车标,如果大家还说有问题的话我们也不改了,因为我们在全世界花那么长时间设计这个车标了,已经够重视了,所以这也是对公众的一种尊重。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我们的聊天就到此结束,非常感谢李书福董事长的精彩发言,也感谢二位记者的参与,谢谢网友的参与,希望网友继续关注我们的两会专题,再见!谢谢!

  李书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