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传媒资料库 > 文字报道
文字报道
吉利带领下的20岁年轻人
2006年12月12日  15:58

  《商务周刊》 2006年12月12日

 

  不知不觉,吉利已经20岁了。

 

  11月8日,当湘潭市等各市政府领导,以及尼日利亚、伊朗等国的在华外交官到杭州为吉利集团20周年而举杯相庆的时候,当年被称为“疯子”的李书福苦苦追寻的这个汽车王国梦焕发着无限生机。
 
  毫无疑问,2006年是吉利汽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但吉利汽车能够位列“2006年快速成长公司”,最主要的原因是根据9月19日在港上市的吉利汽车发布的半年报:截止到6月30日,其控股的浙江吉利和上海华普两家公司总纯利达到2.94亿港元,比2005年同期猛增190%。
 
  最让李书福高兴的是,吉利推出的中级车“自由舰”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持续畅销。今年前10个月,吉利集团的汽车销量总计达17万多辆,全年有望达到20万辆,这对出身草根、从零开始,长时间得不到政策支持的吉利汽车来说并非易事。
 
  实际上,吉利的迅速发展并非仅现在销售数字和利润的增加上,这种增加也并非仅仅得益于市场形势的良好。1997年,李书福带领吉利进入造车领域曾遭到许多人的嘲笑,没有被列入生产目录,地方政府不支持;即使在以低成本为突破口摆脱生存危机后,吉利也一直被认为是低端车的代名词。
 
  事实上,吉利面对的市场环境一直相当险峻。即使近几年拿到造车合法许可证后,中国汽车市场又变成跨国巨头的逐鹿场,几大国际车厂频繁在华推出新车,竞争异常激烈。在此市场状况下,如何改善吉利的品牌形象,从低端走向中高端,让国内外的消费者普遍接受?如何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这都是李书福几年来日思夜想的急迫问题。“谁说做低端的就永远低端,做高端的就永远高端?这个世界是在变化中成长的,要靠自己去抗争。”李书福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说。
 
  2006年,吉利在自主研发方面取得的成果回答了外界的疑问。在“自由舰”之前,为控制成本,造最便宜的汽车,吉利车型的设计都以低成本和模仿借鉴为特征。而要制造高质量、高品质的汽车,就要进行规范化的流程设计,并且掌握汽车制造中的核心技术。“自由舰”是吉利正规化改造后推出的第一款中级车,质量和性能都达到了很高水平;而即将推出的“远景”则凝聚了更多的独立设计流程,它们都在为吉利赢得好的声誉。
 
  独立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这些都直接得益于吉利企业内部的因素,特别是李书福对自主研发的重视,力求把核心技术掌握到自己手里。为此,李书福建立了自己的产品配套体系,在2005年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变速箱,并把它装备到了“自由舰”上。今年8月,吉利自主研发的我国首款CCVT发动机在吉利宁波基地正式投产,这两款重要配套部件的攻克,极大地降低了吉利的成本,提高了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新车型的开发能力。
 
  在逐步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吉利汽车正推出更多中级车型,美人豹、自由舰、吉利金刚、远景等较高价车型的销售已占其总销量的56%,吉利的单车利润得以提升,也在逐渐摆脱低质低价的市场形象。
 
  2006年是中国汽车市场形势看好的一年,前9个月的全国汽车销量突破500万辆大关,直逼去年全年570万的总销量,这对李书福无疑是一个莫大的鼓励。现在,他的野心是,到2015年,吉利在中国汽车市场的综合市场份额达到10%,产量达到200万辆,海外出口达到总产量的2/3。
 
  在出口方面,吉利计划2006年出口10000辆,上半年已经完成了6000辆,主要出口到非洲、中东和南美等地,而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则保持着警惕和谨慎。目前吉利在进军海外问题上已经从看重|出口数量向出口质量方向转变,正由单纯的贸易模式改为立体营销模式,其中包含生产、物流、配送、管理等多个方面,以此提高其在国际市场的植根深度。
 
  事实上,中国汽车企业的迅速成长和国际化已经引起了国外研究者的关注。11月11日,日本京都大学召开了以吉利和奇瑞为研究案例的“中国汽车研讨会”。他们的结论是,相对于日本车业同行,中国企业在40万日元以下的汽车领域获得了竞争力,这是其他工业化国家不可能做到的,但吉利和奇瑞在高技术方面与汽车强国有很大的差距,在提高设计水平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李书福当然更清楚这一点,他只是说:“不论是出口还是自主研发,都需要踏踏实实一步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