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传媒资料库 > 文字报道
文字报道
汽车狂人李书福
2006年02月22日  14:48

  “我造汽车,揭了中国车市价格虚高的短;我玩足球,又揭了足坛黑哨的短。我总在想,如果我做的事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我的事业,那就让一小部分人来指责吧!”———李书福
  
  在当今中国商界,李书福无疑是最具争议的企业家之一。这不仅因为他有狂热、执著的气质,更因为他是一位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所涉足的每一项产业,都无一例外地受到方方面面的责难。不管是造汽车,还是玩足球,李书福总是处在舆论的旋涡之中,赞扬和非议,鲜花和浑水总是同时落在他的身上。
  
  有人曾把李书福称为业界的“另类”、“疯子”,这当然有点言过其实,但他确实不是一个中规中矩、抱残守缺的人,他有他的率真、他有他的特立独行。在他的创业历程中,无论是造摩托车还是造汽车,开始时人们都说他不自量力、异想天开,但最终他都做成功了,而且都做得相当漂亮。
  
  李书福,1963 年出生在浙江台州一个农民家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受当地市场经济的熏陶,从小就具有浓厚的商业意识。80年代初,高中毕业的他,开始了创业生涯——经营照相馆。一年之后,他利用赚得的第一桶金和三个兄弟一起合伙开办了一家冰箱配件厂,从加工冰箱配件一直到自己生产“北极花”牌冰箱,可谓一帆风顺。然而,1989年,国家对电冰箱实行定点生产制度,民营的“北极花”不在国家定点之列,第一次撞上“红灯”的李书福老老实实地刹了车,安置好所有员工后,关掉了冰箱厂。
  
  此后,李书福到了深圳读书,潜心学习经济管理。念书期间,嗅觉敏锐的李书福又捕捉到了建材行业里的商机。回到台州后,他毫不犹豫地创办了装潢材料厂,并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张镁铝曲板,很快畅销全国并行销东南亚。在李书福的带动下,台州也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装潢材料生产基地。
  
  志向远大的李书福并没有满足于在装潢材料上的成功。1993年,他又大胆地提出自己制造摩托车。有了电冰箱厂闯“红灯”的经历,李书福学会了打擦边球,他采取绕道而行、借船出海的办法,以收购的方式取得了摩托车生产的许可证,而且开发出了中国第一辆豪华踏板式摩托车,由于价廉物美,很快便取代了日本和台湾的同类型摩托车,不仅占领了国内市场,还出口22个国家和地区。1999年吉利摩托车产销43万辆,实现产值15亿元,吉利集团也因此赢得了“踏板摩托车王国”的美誉。
  
  李书福喜欢迎接挑战,总是有勇气做别人不敢想、不敢做的大事。在装潢材料和摩托车行业取得成功后,他又作出了惊人的决策:造汽车。眼光超前的他已经预见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广阔发展前景。于是,李书福的雄心壮志又一次喷发了,决心在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一统天下的汽车行业插进一脚,把一潭死水般的中国车市激活。
  
  李书福从小就有爱车情结,从爱汽车、开汽车、到造汽车,他实现了人生的三个飞跃,可是,有谁知道在这成功的背后,渗透着多少艰辛和委屈呢!
  
  人说孤掌难鸣,但李书福造汽车完全是独臂擎天。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相信民营企业能造出汽车来,只有一身是胆的李书福坚信自己能创出奇迹。
  
  但可悲的是,当时汽车产业的政策只对国有企业开放,民营企业不要说参与竞争,就连门都不让进。为了进军汽车制造业,李书福四处奔走疾呼:请允许民营企业大胆尝试,允许民营企业涉足轿车制造业。我们不要国家一分钱,不向银行借贷,一切代价,一切风险我们自己承担,请国家给我们一次失败的机会!
  
  然而,如此恳切的请求,一腔近于沸腾的热血依然没能融化国家产业政策的坚冰。如果换了别人,早就知难而退了,可李书福硬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因为他始终坚信:只要是顺应潮流的、符合市场规律的事业,认准了再困难也要坚持到底。
  
  李书福意识到,有些“红灯”只是暂时的,国家的产业开放政策有一个逐步到位的过程,“红灯”虽然不能硬闯,但绕道而行或等待时机则是可行的。1998年8月8日,第一辆吉利•豪情汽车在台州临海下线,从此中国的汽车市场游进了一条名叫“吉利”的鲶鱼。
  
  初创时期的吉利汽车产量并不大,但不到4万元的车价却将一潭死水的中国车市搅得波涛汹涌,吉利汽车的价格只有同档车的三分之二,一些过惯了舒坦日子的国有轿车企业的老总们沉不住气了,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面对吉利的挑战了。
  
  李书福倡导的—吉利“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的理念迎来了大家的一片喝彩,但也有人提出疑问:3万元能造出什么轿车?肯定是用废铜烂铁敲的。
  
  平息非议的最好方法是让事实说话。
  
  2002年10月1日,在西藏高原,一辆黄色的吉利汽车如一道闪电从布达拉宫广场划过,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成功地飞跃了30多米后,完好、平稳地落在地上。“汽车飞人”柯受良在成功地飞跃长城、黄河后,又一次驾驶吉利汽车在世界屋脊上演了一场挑战人类极限和汽车极限的生死大碰撞。
  
  汽车的高质量需要雄厚的技术作为后盾,企业的快速发展更离不开规范的管理。今日的吉利已非创业时小米加步枪式的杂牌军,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工程师、职业经理人已经充实到吉利的发展行列,而且吉利集团已在中国加入WTO前十天获得了生产轿车的目录,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并在2002年跻身国家3+6主流轿车生产企业行列。
  
  李书福常说:人在旅途,谁能知道前方有多少条路,只要认准了方向,坚持住,朝前走,就一定会迎来胜利的喜悦。我们已经看到,李书福正率领着吉利集团凭借自身实力,将振兴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旗帜插在了巨头争锋的市场上,并以响亮的口号和有利的行动,让中国老百姓的轿车梦越来越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