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传媒资料库 > 文字报道
文字报道
能打胜仗队伍,比什么都重要--对话李书福
2013年11月20日  09:32

  • 新华网杭州11月18日电(记者 周劼人)

    记者:11月6日吉利集团迎来了27岁生日,今年又恰逢改革开放35周年,一路走来,您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李书福:整个国家在发展,在变化,在进步,企业也伴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得到发展,吉利这几十年一直享受着改革开放的红利。


    记者:您经历过很多行业,比如开过照相馆、做过建材等,为何最终进入汽车行业呢?

    李书福:当时中国汽车价格很高,我认为主要原因是相对的垄断经营,缺乏竞争,我们觉得空间很大,所以就想进入该领域参与竞争。赚钱的想法当然也是有的,但主要是为实现心里的这种理想。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又想,外国汽车可以进入中国,那中国汽车能否进入外国,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呢?当时中国汽车的制造水平是不够高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加快发展,让中国汽车也能融入外国市场。我判断通过不断的改革,中国经济在全球的份额会不断增长,发展经济的热情和民众追求财富的激情,是全世界所有国家不具备的,因此我当时就认为美国的两大汽车公司会受到影响,当他们遇到麻烦时,旗下的一些品牌可能被出售,我们也是从那时开始就关注到了沃尔沃,因为沃尔沃是全球公认的最安全汽车而且低调、健康、品味高雅,是我的“梦中情人”,所以从那时开始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最终抓住了全球金融危机这样一个时机。


    记者:对吉利来说,您收购的应该不仅仅是一家汽车企业,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研发能力,一个国外非常成熟的品牌。

    李书福:我同意你这个说法,更重要的是吉利走向世界有了一个伙伴、一个兄弟,他们之间的合作和协同,跟没有资本关系的两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协同是不一样的,这也是“借船出海”“借梯上楼”的战略安排,使吉利汽车走向世界更有优势。


    记者:中国企业走向海外,您认为遇到的最大瓶颈和困难是什么?我们如何赢得对手的尊敬?

    李书福: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尤其是汽车企业走向世界,最大的问题就是知识产权和品牌形象的问题,并且这两个问题相互关联。如果知识产权上有问题,那么对品牌形象的伤害也很大。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一定要提高研发能力,而这也不是简单地投钱,简单地招很多人就能完成的。汽车是人才、资本、技术都高度密集的行业,它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来形成文化优势,即使投入大量金钱、招聘大量人才,也需要时间积淀。

    而现在吉利有了沃尔沃这样一个兄弟,在提升研发能力上就具有一定优势了。尤其知识产权方面是“根正苗红”、名副其实,这对于提升品牌的附加值也很有帮助。


    记者:站在改革开放35年的节点上,中国民营企业想走得更稳、更远、更快,您觉得还需要哪些素质,您对改革有怎样的期待?

    李书福:从根本上讲还是人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人才、市场化人才依然欠缺,在全球市场经济领域里能够打胜仗的人才确实不多。但我相信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一定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已非常重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和中国人才的市场化培养。建设一支兼备制定正确战略并能高效执行、能打胜仗的队伍,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