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传媒资料库 > 文字报道
文字报道
凤凰网 李书福:品牌发展靠内功
2010年03月24日  17:30

  2009年是吉利集团海外收购成果不菲的一年。在2009年内,吉利不但完成了对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的收购工作,还成功的引入了战略投资伙伴高盛,并深度参与了竞购世界豪华车品牌沃尔沃一事。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亊长李书福就个人提案(《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教育改革协调发展》、《做好应对‘汽车社会’到来各项准备》)与凤凰网汽车进行了交流。
吉利成长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

  凤凰网汽车:李总,吉利从刚刚开始创立的时候被边缘化,现在感觉越来越主流了,您觉得这种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尤其是这两年的情况下变化是非常大的,吉利用了什么样的策略?   

  李书福:你的问题很好。首先,吉利开始进入汽车行业的时候是想好了这个行业应该怎么去做,想好了如何遵守这个行业的规律。汽车是人才、技术、资本高度密集、高度国际化、高度竞争的特殊产业,既现代又传统,是各种高技术应用的载体。如果要把您刚才的问题搞清楚,应该把我以前所讲的话全部看一遍,就会知道吉利的今天为什么不断地显现着生命力和竞争力。我们一开始先有一个很严谨的规划,这个规划首先是尊重汽车产业的基本的规律、基本的要求。比方说,我们开始先成立学校,先培养人才。十多年前我们要成立一个学校是不容易的,也涉及到审批的问题,教委、教育部都不同意,地方政府也不支持,认为教育的事情不是企业的事情,应该由政府去办教育而不是企业去办教育。吉利要想上汽车就上汽车,不要想起来办学校这样的事。但我认为那时候的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系统还不能支持吉利要发展汽车工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我们一定要办学校。

  首先,培养技师技工,然后培养大专以及大学本科毕业生,接下来我们培养研究生、博士生和博士后。现在我们都做到了,从中专的培养、技工技师的培养、大学专科、本科的培养和研究生的培养、博士、博士后的培养都有了。整个吉利集团像一个大学校,为了产业的发展培养各方面的人才。这一点是经过这十多年的努力才实现的。一开始我们搞学校,首先学校不批,这样我们拿不到土地、没有校园,我们招不到老师,这样没有学校就没有学生,碰到了一系列的困难。我们进行了各种努力,没有校园怎么办?我们把办公楼和车间当学校。没有校名我们就挂靠广播电视大学。没有老师,我想办法从全中国聘请这些老师。老师来了以后没有地方住,我们去建楼,建楼没有土地又面对了罚款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在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中不断的实现自己的理想。通过人才培养以后,汽车装配也有人做了,设计也有人做了,销售售后服务也有人了,零部件制造也开始了。吉利的汽车工业的成长主要是人才培养培训,主要是吉利在教育方面努力的结果。   

  一开始我说汽车工业最少要有200万辆的规模,那时候有多少人认为我讲的话是符合汽车发展的规律的?有多少人研究这个呢?现在说200万辆已经很少了,那时候除了我自己还有谁信呢?我们就是朝着这个目标来进的,我说中国汽车进家庭就是3到5万,现在都做到了,有空调、ABS系统,什么都有。所以我们的规划的战略都想得非常深入、全面、细致并一步一步朝着这个方向去走,慢慢地把自己的想法变成了现实。       

  凤凰网汽车:您一直说是按规律办事,比如说通用倒闭和200万辆这些东西你很早就预测到了,您为什么在别人都不自信的时候还坚持?您是如何坚持这些结论的?之后这几年您所说的规律有没有新的发展?吉利如何在这种规律中顺应发展?   

  李书福:我不知道能不能用新和旧来表达,我想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就是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求是就是要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解放全中国就是根据这四个字进行的。所谓的“实事求是”也就是要研究规律、发现规律按规律办事。我对规律的理解是没有新和旧的问题,它是无情的、客观的。所以我说“力量在风中回荡”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怎么才能发现这个规律呢?就必须要深入研究,深入到这个产业的最基础、最末端的神经末梢去研究。比方说汽车是怎么构成的?汽车应该是塑料、橡胶、电子、电器、金属、化工、石油等等,由很多基础的材料构造了汽车,它是一部机器,是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只是说这个机器在路上跑,它不是放在车间和办公室的。你们的电脑和摄像机也是机器,只是用途不同。如何来核算这部机器的成本?成本是由零部件构成的,通过对零部件的组装变成了汽车,而零部件是怎么来的?是由什么构成的?我们要系统地分析。十多年前,中国的汽车零部件的价格太高了,而零部件价格太高的原因是汽车的价格太高了,我们不是反推而是顺着外国的汽车在中国的定价来确定中国汽车的市场销售价格。桑塔纳在中国卖多少钱是物价局和计委来定价的,这不是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由于市场的零售价格已经定了,所以反推过去就可以知道各个零部件多少钱,各个零部件厂家根据这个来制造零部件,所以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就比较少。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以后,发现做法是不对的,不是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的。

  掉过头来,温州的打火机1块多钱,日本的防风打火机100多块,现在只有7、8块钱。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差距,这说明中国是有成本优势的。服装鞋帽纺织品,我们中国有那么多的产品,做的道理是一样的。你做一个洗脸盆和做其他的塑料工艺品以及做汽车的零部件道理是一样的。只是说物理化效能稍微做一些调整,高低温要求不一样、造型不一样,物理属性不一样。但这种区别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汽车零部件的就是和其他的工业产品价格差距那么大。所以,你刚才问我的这些问题,我们是经过很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实践得出来的结论。因为我们长期以来从事工业制造,我们生产电冰箱零部件,生产煤气灶、生产建材和装潢材料,我们生产摩托车,很明白成本的构成是多少。每一个技术要求、工艺标准以及各个环节的构成,所以我知道汽车应该是多少钱。这不是凭空拍脑袋,这必须要深入到汽车工业产品的神经末梢,从构成的要素来分析研究它的技术、它的成本、它的方方面面的要素。

做好应对‘汽车社会’到来各项准备      

  凤凰网汽车:有关于您的汽车社会的提案的问题。您谈到我们应该为汽车社会的到来进行各项准备。您认为中国的汽车社会的到来和欧洲美国的汽车社会的到来有什么相似点和不同点,吉利汽车从中看到了什么样的规律和机会?   

  李书福:我们要做好迎接汽车社会到来的准备。09年这一年增加那么多的汽车,我们是不是发现交通拥挤了?你是不是发现交通堵塞了?是不是发现停车困难了,是不是发现环境压力增加和提高了?接下去如果每年再投放几千万辆汽车的话,将会发生一场什么样的困难?如果说不做好这个准备的话,加油可能都会遇到问题,道路会堵,停车会更加地困难,环境的压力更大,以及资源的消耗会更大。今后居民大量消费汽车之后所带来的大量的关联问题。这些问题我没有想好,所以我拟了一个提案,我建议国家专门成立汽车社会到来的专题研究,要专门成立这样的课题组,来研究中国进入汽车消费时代将有可能产生的问题,现在要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准备。比如说路网的建设,道路交通标志的设计,小区的规划、加油站网络的建设等一系列的。我相信这是整个中国社会形态变革的重要的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我的提案只是对这个社会的到来有一些担忧,所以希望国务院能重视这样一个新的将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凤凰网汽车:您在一个提案提出关于高校改革和协调发展的,现在民办高校和公立高校的发展很不平衡,您如何看待?   

  李书福:这当然是不平衡的。因为改革开放30多年,一开始根本不允许民办高校的出现。最近十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社会力量办学,同意民间从事高等教育事业。我想这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大家必须明白教育不能以营利为目的,这是我的规矩。当然民办教育促进法写得很清楚,教育可以有适当回报。但我认为作为普通高校,无论是民办的还是公办的,都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如果说以盈利为目的,这个学校一定办不好。为什么办不好?首先这个学校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不崇高的,就是不受尊敬的。你说要把这个学校办好的可能性存在吗?不存在。除非是搞培训,比如说语言培训等等。现在也有很多人讲,美国有一个凤凰城大学就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我认为那就是培训。它到处可以开连锁店,这从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属于普通教育。它是培训性质的大学教育。所以,现在国家同意民间参与高等教育的发展,这已经是很了不起了。我们觉得非常感激。至于说不平衡的问题,因为民办大学发展历史短,公办大学发展历史长,虽然国家已经同意民间可以从事民办大学的发展,可以参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毕竟时间很短,理念上、观念上的变化还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有可能真正地使中国的民办大学发展起来。所以这不能着急,百年树人,一个大学没有一百年、两百年,要想成为在世界上真正有影响的大学我觉得难度很大。所以要有耐心,最起码我们是有耐心的。   

收购澳大利亚DSI是09年最满意的工作

  凤凰网汽车: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教育的,您个人怎么评价目前中国大学对于汽车人才的培养的水平?第二个问题,昨天您跟总书记碰面以后,总书记鼓励吉利走出去、引进来,这几年吉利在业界的曝光率很高,各方面的力度都很大。2009年吉利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实施到了什么程度?您可以简单地透露一下在2010年或者是下一个五年,吉利在这方面会有什么样的计划和战略?   

  李书福: 我觉得中国的高等教育为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人才支持,这点是不可否定的。但由于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本身还不是很领先,相对而言还比较落后,因此中国高等教育对汽车人才方面的培养也不可能太超越。因为对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需求必须是相匹配的,培养稍微高于需求这是对的。但如果培养人才太超越人才需求那就白培养了,因为用人单位不需要这样的人才。所以我觉得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的改革和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要匹配起来。否则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了,也就是说中国汽车自主创新的能力,中国的汽车技术要想在世界领先,中国的汽车品质、服务各方面要想在世界上受人尊敬,一定要在人才的培养培训上匹配,一定要同步的推动,中国的高等教育就需要改革。改革一定要跟市场需求相匹配,跟企业发展相匹配,跟行业产业成长同步。因此,对教材、大纲、师资、培养的方法和教学的条件、教具各个方面要根据市场需求很快地跟进。不能说一本教材用十年,那肯定会落后的。 

  2009年最大的成绩是并购澳大利亚DIS自动变速器公司,因为这个公司在吉利的管理下业务开展得非常好,已经出现了很好的利润,非常繁忙,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发各种新的自动变速器。接下来会大量在中国制造,为中国的汽车公司提供技术。因为中国汽车公司自动变速器的研发和制造是空白的。到今天为止除了吉利有能力发展小排量自动变速器,没有第二家可以做。这次吉利并购澳大利亚DSI公司以后,得到了高技术的自动变速器。小排量的就不用说了,大排量的、豪华的、高档的都有这种技术。我们现在在加快推动这些技术的产业化,我觉得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可能会因为这个有很大的改变。

解读吉利311创新教育模式

  凤凰网汽车:第一,吉利成立十年我们在职业教育摸索了很多年,您的提案为什么在今年提出来?第二,您在提案中提到了311教育模式,并希望这个模式是为职业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提案中说的并不是特别多,我不太清楚311对我们的意义在哪里?   

  李书福:你这个问题也很好,为什么这个时候提出来呢?因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是国务院这时候提出来的,当然他以前也提了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以前是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其实这已经提了十几年了,但没有像这次如此地迫切、如此地下定决心,这是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认为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冲击从表面上看是发展速度上面的冲击,出口、经济成长速度慢了,但是从本质上讲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冲击。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一场全球性的冲击,根在什么地方?是我们传统的以低劳动力工资、污染环境、高资源消耗的方式生产产品的方式这条路走不通了。所以说发展方式要改变。也就是说中国要发展是势不可挡的,这是不能改变的,必须要发展。怎么发展?从经济上讲就是要技术进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对资源消耗的依赖。那怎么才能做得到?其实,国务院已经部署了大量的教育投入,今年教育预算大面积提升了,从学前教育、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国务院下了很大的决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再去提这样一个提案,第一是给国务院增加信心,第二采纳和重视的程度会增加。其实,以前我也提,只是题目不是这个。发展教育这个事情长期以来我一直在提。

  凤凰网汽车:您一直在提教育发展,但结合产业升级和转型这是第一次?   

  李书福:也不是的。因为吉利教育的诞生就是为了支持汽车工业的发展,我们的初衷就是为了发展汽车工业才办了吉利教育。为什么到北京来发展?是因为我们在台州招生比较困难所以到了北京。2000年全国高校工作会议召开了以后,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春风吹起来的时候,我们到北京成立了吉利大学,目的是方便招生,以及方便增强师资力量。所以长期以来,汽车工业发展对人才的培育都是两条腿走路的。    311是什么意思?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国家规范管理下的新生事物。311是到今天为止没有得到国家正式认同大学培养的人才模式。这是我自己创造发明的。我为什么要创造一个311的教育培养模式呢?你们都上过大学,大学里发过的教材有多少是你们喜欢学的?有多少学了以后是用得上的?要把这个理清楚。我认为相当一大部分的学生进入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拿一张毕业证书,拿一张毕业证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这个目的可以说对,也可以说有一些值得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如果说拿了毕业证书为了直接参与市场竞争,这还可以谅解,而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拿到毕业证书以后就想考国家公务员,想找一个安逸的工作,有一张办公桌可以审批文件了。这样不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所以,我要改变大学人才培养的一些方法。我们认为,大学,尤其是专科和本科培养还是基础性的教育,不是研究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这种基础性的人才培养,要使接受培养的对象——大学生必须具备基础性教育。什么是基础性东西呢?中国人要学中文而且要学好,而且我们也有标准。全球化要学英文,信息时代要懂得一点计算机,我认为这三个东西是最基本的我们配备的老师也是最强的,使学生很容易把这三门东西学好。还有两个“1”。第一个“1”是做人之道,怎么学会做人,因为连做人都没有学会的话,就无法开展工作了。因为要参与社会竞争和发展,怎么才能学会做人呢?我们就把最简单的“五讲四美”、“热爱祖国”、“尊敬父母”以及中国文化历史纳入进去,同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东西浓缩、提炼,用简单的几个章节把它说明白,让学生能够了解精髓在哪里,这样构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做人之道,并且浅显易懂,老师讲起来生动活泼,学生接受起来也形象而且便于应用。这本书是我自己编的,也是我亲自写的,你们可以拿去看看。

  还有个“1”叫一技之长。即便是一个基础性教育,学生进入校园总要学真功夫、真本领,一技之长学生自己选,我们有很多的专业可供选择。我认为,学生学起来很简单,不头疼,学一点是一点,学以致用、为用而学而不是为学而学,为拿毕业证书而学。因此我的教育理念是这样的,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而不是为了拿一张毕业证书,如果为了拿一张毕业证书而学习,最后很难在运用的过程中很顺畅地应用自己的技术。这就是我们中国的高等教育应该改革的地方。我们偷偷地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吉利电动车走在世界前列       

  凤凰网汽车:您的提案中说使尽快地出台燃油的法规,您对强制性燃油经济性法规心中有什么样的规划?或者说您有什么样的期待?最近有媒体说现在吉利正在研究新能源汽车,吉利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规划具体是什么样的?   

  李书福:强制性能源消耗指标其实跟汽车社会的到来做好准备是有关系的。因为汽车每年以几千万辆的增长肯定要消耗能源。如果大量从海外进口是要花钱去买的。然后能源的强制性指标如果不早点出来,消耗能源越多污染越大。所以要通过技术的创新来降低能源的消耗。比方说,每年新投放一千多万辆车,能源总体消耗不增加还是维持在现在的总消耗量上,而汽车又能每年增加1000多万辆,这就成功了。这样的结果是环境污染越来越少,进口油依赖越来越少,老百姓要有车的想法又能实现。这些东西需要强制性的政策来制约,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至于说标准尺寸定在什么样的位置,我想权威部门一定在研究。但早点出来就比晚点出来要好,有标准就是比没有标准好,我们希望越高越好。   

  关于吉利的新能源汽车,现在对新能源的说法大家并不统一。有的人说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有的说电动汽车是新能源,那么甲醇、乙醇算不算?生物燃料算不是新能源,藻类的是不是新能源?现在通常用的是汽油柴油,这是传统能源。除了汽油柴油乙醇和甲醇早就有了。但这样来说的话,水、电、太阳早就有了。所以怎么样界定新能源、旧能源?媒体朋友们也应该想一想这个问题,不能人云亦云,谁吹的牛皮大谁就是标准。我们不讲这些,就说电,说电动汽车就是新能源。那么电从哪里来?很多的重大理论问题都没有讲清楚。如果说电的问题解决了,人类的电取之不尽了,我认为电动汽车这个技术一点都不难。只是说现在技术稍微落后一点,慢慢地一定会先进起来的。这毕竟就是一门比较简单的理化技术。这方面我们也花了大量的精力。我相信电动汽车、油电混合的技术吉利是走在全中国、全世界前列的,只是我们没有说。这次北京汽车展你们都可以看,我们有新能源主题公园。大家看看就知道了。 
   
  凤凰网汽车:我问三个问题,如果你是北大校长你会如何经营北大?人家都说洛克菲勒很伟大,捐了很多钱出去,你以后准备留多少财产给你的教育事业。第三,在国外衡量大学的标准是学术,而在中国衡量大学的标准是就业率,你如何看待这三个问题。   

  李书福:我首先回答第三个问题。不是说国外就看学术国内看就业率。大学在世界上有两种,一种大学以学术前沿来著称,这就叫研究型大学。它有很多的校友支持它,各种的赞助很多。还有一种大学就是应用型的大学,这个应用型大学就是看就业率,它是以学费来推动学校的发展,所以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大学。   

  中国其实现在也是这么分的,但是现在还有进一步需要提高的。一类是职业教育,是应用型的,一类是普通高校,像清华和北大他们自认为是研究型的大学。我相信中国在高等教育方面今后也会走到世界前列,但这需要深入的改革。   

  我再回答第一个问题,假如我是北大校长我就要非常珍惜北大,我就要对它进行改革,只有改革才有出路。至于说改革怎么改,那要跟中国整个国家的改革同步,看时机成熟不成熟、条件具备不具备。改革的方向也要根据全球教育市场的情况,教育从本质上讲也是有市场竞争的。虽然有区域性,但它也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改革的方向和方法都是不一样的。   

  我现在其实是没有多少钱,你们必须明白,我的资源、所有的钱都是属于社会的。所以今后我也不能说我有多少钱捐给这个社会,我有多少钱都可以给这个社会,这没有问题。但我现在的财富确实不多,最起码来说这个学校不是我的。这我刚才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学校本身就不能以盈利为目的。我会很认真地来推动学校的发展,我会发自内心的、很真诚地让学校按照国家的规定来改革。几百年以后它不就跟牛津、剑桥一样了吗?吉利大学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它不是哪个人想搞就搞得起来的。通过时间的推移,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吉利大学走到中国高等教育前列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凤凰网汽车:自主品牌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问题,国内有媒体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让做自主品牌车成为一件体面的事,他认为社会上有三种人乘坐自主品牌的车才能把这个品牌带起来,一个是官员、一个是富人、一个是明星。您对这种说法有什么样的感受?您在两会中间有什么观察?有没有对自有品牌进行宣传?   

  李书福:你这个说得一点都没有错?怎么才能做得到?我们就把这三种人都装到自主品牌车里面去。这是一个努力的方向。当那天到来的时候自然是自主品牌汽车的成功。但今天离成功的那一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一段非常艰难的过程。 

  凤凰网汽车:您有没有影响您身边的那些人?   

  李书福:这不是靠语言来影响的,是要靠技术、品牌、质量、管理、靠一点一点的努力才能做得到的。我跟你们的观点有一点不同,我的观点是要顺其自然。我们不要强求政府给你太多的倾斜政策,我们不要要求太多的特殊的权利,我们一定要通过自己默默无闻的努力真正地在技术、品质、服务、管理上能够做到让人信服,让人发自内心地来选择自主品牌汽车。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才叫水到渠成和成功。现在一定要提高比例,人家说凭什么啊?这样反而不好。所以不要这样,我认为暂时不要着急。你只要努力了、功夫到家了,只要技术真的是世界领先的,品质真的是无可挑剔的了,服务真的是做到尽善尽美了。口碑的力量是无穷的,口碑决定成败。所以通过口碑慢慢地大家都信了。   

  我们现在是很自觉的管理自己的生产环节,哪一个环节有问题我们一定会解决。按道理人家是不知道这个过程的,而且我们要增加成本。我们的帝豪品牌的生产线涂装工艺是用水作为溶剂的,这种成本是很高的。但它对环境没有影响。设备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我们就自觉地做了。依此类推,我们在品质控制上不需要谁来监督你,企业内部的质量控制体系每天都在记录。第三,员工的素养非常的重要。因为无论有什么好的体系,员工的素养如果不上来质量保证就缺乏基本的元素。怎么样来提高员工的素养,培养和培训让他们心情舒畅。

  李书福:一个富豪可以在一夜之间变成,一个贵族那不是一夜之间就变成的。为什么人们都向往欧洲、非常尊重欧洲的产品,因为它是多年来形成的质量体系,他们不会乱来的。有一次我坐出租汽车,突然这个人就不开了,他说不行时间到了。一个人一天开多少时间是有规定的,否则容易出现交通事故,而我们是很难做到的。那么在美国的话,我们坐在那里你不系安全带司机也不开车。因为不系安全带他就犯法了。这些东西都需要时间和培训、培养,需要全民素养的提升。我们要带头去做。

造车、教育并重 避免步丰田后尘       

  凤凰网汽车:12年前您开始做汽车,12年之后吉利是什么样的。第二,丰田出事儿了,怎么看这个事,是不是给自主品牌提供了机会?   

  李书福:12年后我们尽量做得更好。希望12年后我们还继续存在而且发展得不错。丰田出现的这些问题,我认为作为汽车公司来说也确实很难保证不出问题,因为它涉及的零部件太多了.      

  凤凰网汽车:是说它扩张过快?对质量已经把握不住?   

  李书福:也可以这么解释。我想导致这个问题也有其他的各种原因,不是简单的一个原因。至于说我们有没有机会,我想不存在。不可能说丰田少卖几辆车,我们就多卖几辆。

  汽车行业是马拉松赛跑 吉利则是马拉松运动员       

  凤凰网汽车:近期吉利的消息比较多,您认为吉利作为一个民族品牌汽车,把它比作一个人,这个人的基因是什么?您怎么推动了这么快的发展?12年前您开始发展,12年后您已经这么快的速度了,您把吉利集团比作什么样的人?   

  李书福:吉利集团是马拉松运动员,正在学习和认识马拉松赛跑,希望能跑到最后。因为汽车这个行业就是一个马拉松赛跑。       

  凤凰网汽车:关于产业与教育协调发展才能做好,我也看到您的提案是关于产业与教育的,我可以不可以这么认为产业与教育脱节,是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的原因。针对我们的集团教育和学校,吉利大学针对脱节这个问题有没有更新、更好的计划和策略?看到我们的资料中吉利大学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311制度,还有一个是双师制,您认为这两个关键词会在以后会高等学校广泛应用吗?   

  李书福:高等教育改革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相协调,现在出现了民工荒,中国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品牌形象不是非常受人尊重,这些跟教育培养确实是有关系的。现在培养是培养、教育是教育、用人是用人,没有协调、联系、同步起来。因为管理教育是教育部在管,他们说就这么教吧,就这么考试吧,题目出得越怪越好,他们是这样培养人的。这边用人单位说不行,人来了以后是没有用的。而学生反而说我考试考得不错,这是一个没有联网的计算机系统,所以总是死机。因此,我觉得确实是需要改革的。我们现在正在探索,希望我们的教育理念、这种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的配套方法最好能得到教育部门的认可、国家的认可。这样就很顺了。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方法是对的,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要,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但教育部门和国家的现行政策说我们不符合他们的要求,这不是矛盾了吗?也就是说学到了真本领没有毕业证书,而没有学到真本领毕业证书却拿到了。这不是矛盾了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次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写得很清楚,允许实验。到今年为止,我们列入了实验的阶段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原来是不允许我们实验的,而到今天为止我们可以实验了,最起码我们的311是符合总理报告要求的,至于说最后是不是能够得到认同那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努力。这个事能不能被其他的学校所采纳,我想要尊重我们的版权了。

自主品牌要走高技术、高品牌、高附加值发展道路       

  凤凰网汽车:今天上午听总理的工作报告他说汽车的时候提到了购置税的改革和汽车下乡,他提了一句话要把好事做好。汽车下乡的政策虽然延续了,但普遍反映没有达到预期,根据吉利的经验这个政策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对相关的产业政策还有哪些展望?   

  李书福:汽车下乡政策我们吉利是没有享受的,因为我们的汽车不能下乡,下乡的都是小型客车。       

  凤凰网汽车:那么相关的政策都没有享受到吗?   

  李书福:1.6以下的购置税我们是享受到了。原来是10个点、后来变成了5个点,现在调成了7.5了。       

  凤凰网汽车:提到购置税,中计协的董秘书长说购置税的缩小不利于产品结构的调整。因为优惠幅度缩水对自主品牌的支持力度就间接缩小了。   

  李书福:我觉得董秘书长有他的观点,我想应该是对的。我认为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真正地要发展还不能简单地依靠这些政策。这种政策只能主张自主品牌汽车公司靠简单的大生产、低成本来打价格战,作为自主品牌汽车工业一定要走高技术、高品牌、高附加值的发展道路,不能图蝇头小利,我认为最起码我们是不能想这些东西的。我们想的就是怎么提高技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加强人才培训培养。我们的战略转型就是这么来的,如果一天到晚想的就是这些东西技术就进步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