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传媒资料库 > 文字报道
文字报道
网易汽车 吉利李书福:发展新能源不能跟随外国脚步
2010年03月24日  17:01

  网易汽车邀请李书福做客《Top 对话》栏目,对其进行了专访。

新能源要靠企业自己去推广而非政府

  网易汽车:吉利对于新能源汽车节能和传统汽车节能技术之间的取舍,是怎样的看法?

  李书福:新能源汽车推动,靠谁来推?你说到底靠谁?这应该靠企业自己去推,丰田把普锐斯卖到美国去了,谁在推?是美国政府在推还是丰田自己在推?丰田也把普锐斯卖到中国来了,是丰田汽车公司在推还是中国政府在推?丰田也把它的油电混合汽车卖到了世界各国。

  所以,推动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要靠企业自己去推,我们就在做这方面的努力,相信我们的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油电混合汽车是走在中国前面的,我们绝对不会落后于中国任何一个企业。我们一定要把工作做扎实,什么时候成熟了就什么时候投放市场,不要对政府有太多过分的特殊要求。

  其实政府要做的工作是很多的,政府出台的只能是公平的、大家共享的政策,所以企业一定要对技术、品质、成本、服务上的战略可行性做大量研究和探索,不要把太多要求推向政府。


提升传统汽车节能技术较推广新能源更重要

  网易汽车:我相信您对现在中国汽车业节能环保的看法是希望(出台)一个燃油经济性的法规,在这个法规的约束下,企业自己决定是发展传统能源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

  李书福:我的观点是先提升传统内燃机汽车的燃油效率,因为现在没有能效,浪费了30-35%,把这30-35%浪费的部分先捡回来,也就是说,现在每辆汽车都可以节约30-35%的燃油,不需要做太多其它革命性的技术变革,只要把现在内燃机的技术一点点改进提高,是可以找回很多能源的。把一个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现实实现了,不要浪费,同时再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研究,而且新能源汽车不光是电动汽车,还有很多其它的新能源,因为电的能源早晚也会是问题,如果用煤炭发电,照样要烧煤炭,照样要污染环境,如果用核能发电,那不是还要用核材料?但核材料也是会用完的。如果用风力或太阳能发电,现在的条件是否成熟?是否具备?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要用源头上思考问题,如果电有很多,我相信电动汽车的技术本身也并不是那么难,所以要找到根本问题,我们才能去研究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

新能源路线不能跟随外国的脚步

  网易汽车:您觉得现在还不是推新能源汽车的时候?

  李书福:也不是这样讲。现在应该要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到底哪个能源是新能源,原来是说氢燃料电池,那氢气的来源在哪里?人家说氢气来源用水来分解,两个氢,一个氧,就有很多氢气,但分解水的能源从哪里来?人家说用太阳能,那么如何把太阳能转变为电能,这些技术又怎么解决?有一系列的问题,我相信这些问题是能够解决的,也许某一天通过化学方法就解决了,也许有一天通过物理方法得到了解决,(但)至少到今天为止,电能到底从哪里来(这个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网易汽车:用什么样的新能源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还没有解决,所以现在我们谈新能源汽车还为时过早。

  李书福:为时也不早,一定要积极探索和研究,但毕竟到今天为止还没有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现在的解决方案还不能和传统汽车抗衡,传统汽车还有强大的生命力,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是全世界下命令说传统汽车都不能生产、使用了,还是要传统汽车提升技术、减少排放、节能减排,同时,在哪一天传统化石能源枯竭之时,新能源就能取代了,这是一个重大的、全人类所面临的问题,而不是哪一个企业能解决的,吉利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投了大量的钱,我相信我们在这方面的技术是走在中国前列的,全中国绝对没有第二个企业能和我们比,只是我们在静悄悄的研究。

  网易汽车:您预言传统燃油汽车什么时候寿命终结,而新能源汽车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推广到全人类中。

  李书福:这不是预言,而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传统的化石能源,汽油、柴油、煤炭,这些东西在地球上到底有多少存量是有科学考证的,已经探明的汽油柴油按照现在的全球消耗量,保守估计还可以开发70年,没有探明的有多少,现在还不知道,这是第一;第二,原油到底是怎么产生的,理论界有不同的说法,有些说是大批松林压在下面变成了油,有些说是海洋动物压在下面变成了油,但也有人说不知道,没有人说,现在把油抽掉后,再过几百年它又会产生,这是一个谜。

  煤炭也一样,煤炭变成柴油、变成甲醇,成本照样很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于能源的选择到底应该走哪一条路?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中国现在大部分(关于新能源的观点)都是跟随西方,西方哪一个企业怎么说、哪一个经济学家怎么说、哪一个科学家怎么说,我们就跟着他们跑,我想,中国已经进入到世界大国的行列了,哪一天我们真正成为世界强国,可能就会更有自信,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第一手资料,而不是看网上、报纸、杂志上的消息来作为我们决策的依据,最起码吉利、我个人完全是把所有有可能找到的依据研究透、分析明白,要有自己的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

  刚才你说我预言,这不是预言,而是有数据摆在这里,可以分析。

政府干预车业很正常  吉利做好自己事即可

  网易汽车:汽车作为国家的经济支柱产业,对于国家经济非常重要,政府对它的干预也非常多,您的两会提案中也提到有关这个方面的内容,您是否觉得(这种干预)稍微多了一些?

  李书福:政府是宏观调控,政府管理社会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体现,我们只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尽量贴近市场,按经济规律办事,只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网易汽车:您的提案还提到了汽车社会的方面,现在我们的城市在限制汽车的消费,包括收上牌费,包括限行,这些是不是变相侵害消费者享受汽车幸福的权利呢?

  李书福:当然不同城市有不同情况,采取一些政策来管理一个城市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在这里,一个新的问题就发生了,提前买车就有好处、推迟买车就吃亏了。如果这种政策继续出台,那就会产生恐慌,大家都去买车,怕接下去又有什么新的政策出台限制居民买汽车的权利。

  所以,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一个绝对公平的社会是很难找到的,在全世界可能也不多,所以我相信中国正在走向公平正义,慢慢来吧。

国民心态标致汽车社会是否实现

  网易汽车:您建议建立“中国汽车社会研究组”,为汽车业提供资料支持,今天来看,您建立这个课题组的目标是为了避免中国汽车社会走弯路,您说的“弯路”指的是什么?

  李书福:“弯路”就是怕汽车大量涌向社会,有天发生一场我们都想象不到的灾难,城市堵塞、道路堵死,车停不下,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要继续调整各方面的规划,继续补救各方面的措施,损失会比较大,现在应该提前介入、提前研究这个重大课题,在路网建设、停车场安排、加气补气、加油充电等各方面设施的建设规划,都要提前布局,包括汽车消费、汽车金融、汽车二手车市场交易管理等。

  汽车社会的到来和没有进入汽车社会时,整个国家的形态是不一样的,国民的心态也是不一样的。一个形态,一个心态,这“两态”决定了两个不同的社会、两种不同的情况。

资金虽紧张但不影响收购沃尔沃


  网易汽车:吉利运作沃尔沃是让我们非常吃惊和非常欣喜的,相比其他中国企业的并购,这次吉利并购沃尔沃不仅在中国获得了支持,在海外也受到了当地媒体,甚至包括美国媒体的支持,这真的让人非常欣喜,可以说,吉利这次并购也是顺应了民心。就目前而言,吉利的并购到了哪个阶段?离最终收购还远吗?
  李书福:做一件事情最好能够顺应各方利益,确保各方利益不受侵害才有可能做到成功,所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一定要遵守这个基本规则。至于说现在到哪个阶段了,尺度很难评判,我只能说现在是朝着我们和福特所制定的计划在推动,没有太多变数,我们会努力争取早日完成这项交易。

  网易汽车:吉利并购沃尔沃这样一个世界性的大企业,作为一个民营企业,这么大一笔资金,融资渠道怎么样?

  李书福:我们的资金很紧张,如果您可以支持的话,也给我们支持一下(笑)。我们相信,(既然)作出了这样一个决定,我们一定能解决您刚才提的融资问题,这不会成为一个问题。

学习车企巨头同时发展教育和车业

  网易汽车:吉利这几年发展的非常快,除了汽车业,在教育业发展也非常快,请问目前吉利采取的这种教育与产业相结合互相提升、互相促进的政策,其他汽车企业是不是有过这样的尝试?

  李书福:世界上的大汽车公司基本都是这样的,比如通用,虽然现在破产了,但我想它以后重整了,生命力还是挺顽强的,通用汽车学院就发展的很好。丰田也一样,丰田商学院、丰田汽车学院,也都是很好的。(还有)奔驰、宝马等等,大的汽车公司都把人才的培养、培训看成和汽车工业的发展一样重要。

  吉利因为资金不多,一次性投入的资金量不大,就要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培训,更要按照世界汽车业发展的规律来办事,所以,我们在造汽车的同时修建了学校,虽然一开始我们修建的学校规模不大,甚至还没有经过国家批准,也没有立项,我们就用厂房、办公楼作为学校,先招少量的学生以及老师,按照我们的培养标准对学生进行培养,一点一滴的,吉利的教育和汽车工业同步成长起来了。

  网易汽车:如果您学校(出来的人才)只为您的公司所用,可能我们还会质疑,但看到您的学校里培养出来的人才被其它公司竞相邀约,我们相信这真的是一种很成功的尝试。

  李书福:有不少汽车公司的老总跟我讨论,希望我们的教学培训工作能够向他们的工程技术人员开放,到今天为止,我们当然还没有同意。

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很重要

  网易汽车:请问一个比较有趣的小问题,现在吉利学校里使用的教材有没有您亲自撰写的内容呢?

  李书福:有,有一本叫《做人之道》,这是我们的专科学生和本科学生学的。

  网易汽车:必学吗?

  李书福:是教材嘛,我花了很多心血在里面。

  网易汽车:您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李书福:有一本教材叫《做人之道》,就是如何了解中国的历史,(如何)正确了解中国历史、正确运用中国历史,这是其一。

  网易汽车:我看过一个车企老总说了一句话:我的员工非常努力、勤奋的工作,他们的薪酬并没有其它车企那么多,但他们一样勤奋工作。我觉得精神的力量比物质力量更加强大,我相信您的“元动力”也是一样的原则。

  李书福:吉利在管理上也在不断研究和创新,创造发明了一种管理方法“元动力管理学”,元动力就是要发挥企业最前沿、最前端、最神经末梢的一股能量和作用,要把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主管能动性以及创造性激发出来,这是一套比较新的管理学理论。

  人在一个企业里,或者在社会上,他的追求除了实实在在的物质满足以外,精神方面的满足当然也很重要,不是一个名、一个利嘛,所谓“名”,就是他的很多想法以及地位、理想、理念如何得到落实、得到重用、得到尊重,这很重要。所谓“利”,就是物质方面的,薪水,包括他自己一些理想、信念的实施,也是“利”的一方面,人必须要按照人本能的需求去尊重他,只有这样才能把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

  你说“虚”吧,其实是很实实在在的,无论哪一个人,他有一些想法如果没地方倾诉,没有人听他表达,那他就会闷在心里,积极性就很难激发出来。

  他有一种能量、有一种斗志,希望能够得到释放,希望能够有一个舞台施展,如果企业不想给他提供这方面的舞台,他施展不了自己的才华、释放不了自己的能量,那他可能就会离开。

  所以,如何正确地引导和激发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这是管理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学问。

经验是战略升级  教训是管理走了弯路

  网易汽车:您觉得对于吉利这个企业来说是您的能力、魅力对它的影响最大、对它成功的贡献最大,还是(因为)吉利的管理?

  李书福:我想是多方面的,没有基本的做人之道,最先进的管理也落实不了;光是有人格魅力,如果管理方法一塌糊涂,管理制度根本不成体系,也会一团糟。我想,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要打基础、练内功,必须要持续改进,必须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管理的水平和完善管理的制度,是在动态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企业管理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企业在变化、在发展,制度也在变化、在发展,员工的素养、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的水平都得要发展和完善,这是一个动态匹配的过程。

  网易汽车:这一年来看,吉利汽车在管理上的经验和教训各是什么?您能举例说明吗?

  李书福:我们有经验,也有教训,系统总结,我们有这方面的现成资料。简单来说,我们的经验之一就是让更多人了解支持我们的战略转型,我们不再简单的用价格作为竞争手段,而是在确保价格相对便宜的前提下技术领先、品质优秀、服务周到,我们要打技术战、品质战、服务战、品牌战、企业道德品质战,我们的整个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和支持,我想这是我们成功的经验。

  教训当然也不少,我们在管理上走了很多弯路,在管理方法上做了不少调整,这些都是比较深刻的教训。

  网易汽车:现在做这些变动,目标是为了什么?

  李书福:目标就是完成我们的使命,实现我们的愿景,我们要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我们要让世界充满吉利,我们要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这些使命就是我们要完成的目标。